迟彦
摘要:一对一网络环境下,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不仅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还能促使学生有创造性、个性化地学习。本文通过对一对一网络架构下的一节语文课例的设计与反思来分析思维导图如何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一对一教学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在积极探索着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最佳模式,但一直蹒跚前进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语文教学难以构建简明易学的可操作性知识和能力体系,首先是因为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体系作支撑。学生最基本的概念不明,是语文教学的硬伤”。[1]所以积极探索一对一网络教学环境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 构建一对一网络教学平台
我校实行一对一网络教学,是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推动下进行的,我校参与网络教学实验班的学生使用的是eClass网络平台。
●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作用与价值
1.有利于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训练
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形式,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提示,不同的学生可以做出形式不一的思维导图,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一对一环境下的思维导图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平台、提供媒介。学生们针对某思维导图作品进行欣赏、评价,对作品中出现的缺少知识点或知识层次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作品的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或订正,实现了作品时时交流,打破了传统教学条件下,学生作品只能由教师评改的限制。
3.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空间
登录eClass平台的“互动课堂”,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思维导图后,点击“提交”,教师的网络平台就会呈现每位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想查看哪位学生的作品,只需点开通过“投射”,全班即能欣赏到这位学生的作品,大家可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补充。这样,教学空间实现了开放,也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4.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eClass网络平台是个性化学习平台,特别是思维导图功能区,不仅有文字叙述,还兼带画板、画笔、橡皮擦、各种颜色、符号、小装饰等功能。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可以随心所欲,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语,如读后感、体会等;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贴图装饰,满足自己的视觉。
● 思维导图在一对一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1.教师的设计策略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单元整合)为例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思维导图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在分享教材上有关动物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笔者的班级从五年级上学期便开始充分利用一对一网络平台进行常态教学,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笔者又开始尝试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列习作提纲,升入六年级后,一直在尝试单元整合教学,即把整个单元的课文用思维导图贯穿起来,有了前面几个单元做铺垫,笔者认为在本单元(整合)用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可行性很强。
导学目标:①继续练习用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②学习作者将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③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引起人们自觉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制作网络教学“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课堂”,笔者设计了“本单元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理解本组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感、学习内容及时检测、欣赏图片说故事、谈感受、及时上网找相关新闻与故事并交流分享”等学习活动。尤其是针对课文用思维导图理解,笔者依托eClass网络平台的思维导图功能给出了学习支架。
2.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笔者提前进入“互动课堂”,学生用自己的账号也登录进入。
师: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细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能和他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走进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主题阅读。(生齐读课题,默读并知晓本组课文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提素质
要想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特别对于小学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慢慢形成,给学生的导学案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并且要求一定要具体。目标要能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组课文学生根据教师给的导学案,自己在书上或本子上提前圈点标注,写体会;有的小组做成了简单的PPT。课堂上,根据本组课文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给出了做思维导图的三点提示:每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每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每篇课文的写作有什么特点?
(2)小组合作促交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笔者从四年级接班始,就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现有39人,6~7人为一组,每组都有从1~6(7)号的编号。这样笔者的班级按异质分为六组,每组有学习组长、纪律组长、作业组长及成员。针对本组课文,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了思维导图。因为“概念图是实现课堂互动、开展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2]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从1~6(7)号逐个交流,大家对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笔者来回巡视,给予指导与补充。最后各组向全班推荐做得比较好的思维导图,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修正,在互相质疑中达到学习效果。
(3)学习效果——迁移学习拓思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全班质疑、讨论修正,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本组课文的基本结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写作特色。这样,使用一对一教学平台,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目前各个地方提倡的高效教学。当然,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迁移到了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如习作、英语课、复习课等,学生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提纲、理解概念、梳理课文,这就大大开拓了学生思维能力。
3.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整合的一节课。课前学生充分预习,组长分配任务,组员各司其职进行找句子、说体会、诵感情、制作PPT等。课中,制作思维导图的环节充分显示出一对一网络教学作品共享的特色。
一对一网络环境下,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帮助学习者建立整合的、结构化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作为学习的工具,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或其他学科的课,最终都能促使学生快乐、高效、有创造、个性化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概念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改教学·课堂,2011,(12):62-64.
[2]蒋霞,徐慧,杨锦天.概念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4)(基础教育):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