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珺
【摘要】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如何在信息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经过多年的小学信息课程教学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沟通与合作,也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调动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44-01
学与教,学为主,教为辅。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參与学习的能力成了教学中的关键。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呢?对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合理科学的进行分组
讲授《Windows对话框》一课时,因为对话框的打开方式,种类和里面的按钮组件多种多样。如何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对话框,掌握对话框里面的各种组件的操作,如果只是传统的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那学生学习起来会相对枯燥。于是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方法。在分组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平行班教学中不断尝试,改变分组的方式。下面列举了教学中实施的三种分组方式。
第一次分组:随机性划分。按照目前座位的分组划分学习小组,每6个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这种划分学习小组的方法优点是教师容易操作,有利于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给学生创造了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但因为是随机的,所以有些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因为小组中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的差异和小学生的一些个性特点,导致有些学生因为和组内成员关系不是很熟悉,因而影响了合作讨论的效果。
第二次分组:自选性划分。此次分组采取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的方法,学生可以和自己熟悉的好朋友组合成学习小组。这种自由选择组合的方法使得同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很融洽,学生的兴致很高。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第一,学生自由分出的小组太多,不利于后面的讨论结果的分享和总结。第二,如果同一小组的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和掌握的知识都比较薄弱,那么就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可能就会无法开展,或者效果不太好。
第三次分组:指令性划分。此次分组先让学生自由组合,但进行了小组人数的限制,每个小组的人数为6人。这样共有6个小组,就解决了小组太多不利于讨论结果的分享和总结的问题。学生自由组合完了以后,我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学习状况、和其他组员的关系和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通过以上的实践,总结出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原则。组内的学生应该各有特点,以便于合作学习,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学习状况、男女生的比例等等,一般以4—6人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合作学习,太多易乱,太少讨论无法展开且问题也不好解决,而且每组人数过少导致的分组太多也不方便合作学习讨论以后的知识的总结和分享。不同的小组之间总体水平应该相似,便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相互合作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如果引导不到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一个学生包干;二,大家都不干;三,积极讨论,无结果。然而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的精心组织,适时引导。
1.让学生学会互助。在让学生合作讨论一个知识点结束以后,首先提问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再提问一些相对而言暂时学习能力或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然后,让学生再次讨论商量,把组内的讨论的结果再次汇总。接下来再次随机的叫同学起来回答。由于再次提问的不确定性,就促使学生之间必须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智慧的碰撞,知识的共享,让暂时弱势的同学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慢慢跟上学习的节奏,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互帮互助。
2.让学生学会分工。在分组教学时,给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和组员们一起根据各自的特长决定每个组员的分工。如擅长搜索的负责搜索图片,擅长文字共组的负责文字的组织和排版,美术功底较好的负责版面的设计,word操作熟练的负责小报的整体架构等。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间要根据各人的能力、专长去使用多种途径,共同完成任务。
3.让学生学会求同存异,攻克难点。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不可能想法都一致,这就需要讨论,在不同想法中寻求共同的方向,求同存异,攻克难点,直到达成共识,形成解决方案。此外,在遇到争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争议。争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能变为解决问题的绊脚石。还要让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克服消极等待或依赖别人的思维惰性。
三、合理评价,及时激励,提高学生积极性
得到老师的赞扬,受到其他同学肯定,这是每个学生积极学习的潜在动力。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评价时既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或是自主自学中的优秀表现和有效做法,让全班同学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到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法。也要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有更大的提高空间。其次,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时,在肯定集体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小组这个集体中的价值,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才会有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在评价时,可以通过加星或加分的精神奖励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星或分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答应学生的一个请求,或者奖励一个物质奖励等等。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构建学与教的课堂,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应该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经验,真正的还课堂给学生,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冬金.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2):31-32
[2]王斌. 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2(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