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峰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其对历史事件、历史规律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爱国意识的目的。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实现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及有效性。文章就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做了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高中历史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48-01
要保证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要求老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方法,还要注意分寸的拿捏,坚持适用性、高效性的原则,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习历史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有效的应用情境教学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境要以优化三维目标为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导课堂教学的主线,也是保证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创设情境要以“知识、情感、能力”三维目标为基础,创设情境时须保证三维目标的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却走入“为了情境而情境”误区,忽略了三维目标的优化。比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就用flash制作动画,将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一一展示出来,整个课件可以看到硝烟四起,中国官兵冲锋陷阵,工农群众抬着担架向着前线冲,而厮杀声、枪炮声、冲锋号声等也是不绝于耳,场面不可谓不热闹,展示不能说不形象。然而对于十六七岁的高中学生而言,其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认知活动体现出较强的自觉性,其有着明确的思维目的性与方向性,而上述情境设计却与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思维发展不相符,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认知历史的方法过于浅显。而这恰恰是老师未充分研读课程的三维目标所致。
比较另一位老师的做法:课堂讲授“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其仅创设一个情境:隋炀帝大业元年某日,都城长安张贴告示如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表皇恩浩荡,特开恩科……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三教九流,一律分科取士,擇优录取……一张简单的“圣旨”,把学生们瞬间带回几千年前的隋朝,老师再提出问题:请大家分组合作,你设想你是当时的皇亲国戚,或者平民百姓,你看到这张圣旨时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学生们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分析科举制度的意义,又可以分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实现能力目标的要求,这种情境创设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
二、创设情境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问题的过程,恰恰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与发现、想象与创新的开放性平台,让学生通过思考历史,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质疑精神。但一些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容易犯下避重就轻、结构失衡的问题。比如,一位老师在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影响”,但是这位老师却向学生提出问题:“秦王赢政从成长到掌权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很显然,这个问题未立足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属于本末倒置,更谈不上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正确历史概念。
比较另一位老师,其在讲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相关知识时,先用一段黄梅戏“天仙配”引出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情境,然后再适时的引出问题:“为什么牛郎和织女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会走向瓦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所提问题富有层次,再配合悠扬的音频文件,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其采用“历史思想”来解决现实问题,正确评价历史。
三、创设情境要遵循适度性原则
高中历史课体现出较强的时间、空间跨越性,一些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历史课内容的形象性与直观性,体现出视听并设、化静为动的优势,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出来。但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必须遵循适度性原则,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比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这节课的相关知识时,就利用多媒体呈现了一系列声画并举、热闹非凡的影视资料与图片资料,包括巴黎公社和美国芝加哥工人运动的视频、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甚至包括巴黎的风光图片、第二国际召开的背景资料等等,每放映到一种材料,老师均会做出简单说明,整整一节课,每个情境仅用时2-3分钟,也未给老师留下太多的讲解时间。虽然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老师似乎也享受这个过程,殊不知,学生仅被这些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所吸引,无睱顾及需要通过情境体现出来的历史信息及历史问题。而这种“虚假繁荣”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对比另一位老师,在讲解“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相关知识时,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及少量图片,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多媒体仅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
总之,情境教学法体现出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是一种与学生主动学习互相配套的学习模式。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要避免为了“情境而情境”的误区,准确把握情境教学法需要遵循的原则与方法,更进一步探寻情境创设的模式,从而提高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与实效性,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打造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建梅.浅谈情境教学和感情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2]田慧生.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时代特征与意义[J].教育研究,2011(4)
[3]杨华.感受历史,激发情趣——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4]张素娟.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2(1)
[5]唐锋卢.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反思[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