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6-10-17 04:36吴兴球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吴兴球

【摘要】 目的 评价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16例), 分别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和常规换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大小平均为(24.17±9.87)cm2, 小于对照组患者的(43.37±11.27)cm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18±2.43)d,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3.52±2.1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45%(21/22),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50%(10/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效果良好,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四肢创伤复杂创面;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81

四肢骨折创伤伴有复杂创面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 本文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展开了分析, 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入选对象均为2011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38例。包括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4±6.3)岁;平均复杂创伤面积(68.65±23.77)cm2;从受伤到进入医院治疗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1.32±10.74)h;创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18例、重物砸伤11例、机械创伤9例。按照创面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16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为自愿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 具体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及控制治疗、复杂创面的清洁和缝合治疗、输血补液治疗、创面抗感染治疗。若患者存在骨折现象需要为其进行骨折复位治疗[1]。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换药治疗, 具体方法:使用凡士林油纱和无菌纱布为患者进行包扎, 待长出新的肉芽组织后, 方可为患者进行植皮术, 封闭创面, 期间需要注意为患者进行抗破伤风治疗和抗感染治疗[2]。研究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医生首先需要测量并确定患者的复杂创面面积据此剪裁负压封闭引流敷料, 将敷料充分覆盖在创面位置上。之后需要对创面周边的皮肤进行全面的清洁并使用生物半透薄膜进行创面封闭。之后进行负压吸引, 连接负压封闭引流的硅胶管, 通过三通管将另一端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连接, 将负压吸引的状态调解到0.4 kPa的恒定状态, 此时如果敷料及薄膜塌陷, 则表明密封效果良好。为患者更换负压吸引1次/周, 持续负压吸引1~3周, 如果患者的创面生成了大量新鲜肉芽, 则可进行游离植皮或是皮瓣移植术。术后需要由专业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以及创缘的皮肤状况。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 因此需要确保压力适当。同时需要保证各管道畅通、紧密连接, 妥善固定引流管。如果发生引流不畅问题, 需要使用20 ml注射器向外抽吸或使用10~20 ml 0.9%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期间需要使负压瓶的位置低于患者的创面位置, 确保引流顺畅。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后创面大小以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植皮全部存活, 不存在任何不良反应;良:大部分植皮存活, 有少量渗出物;可:一般植皮存活, 存在一定的渗出物和炎症;差:大部分植皮坏死, 出现严重感染。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大小平均为(24.17±9.87)cm2, 对照组患者的创面大小平均为(43.37±11.27)cm2,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78, P=0.000<0.05)。

2. 2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18±2.43)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3.52±2.17)d,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51, P=0.000<0.05)。

2. 3 研究组优11例, 良5例, 可5例, 差1例, 治疗有效率为95.45%(21/22), 对照组优5例, 良3例, 可2例, 差6例, 治疗有效率为62.50%(10/16)。两组有效率比较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94, P=0.009<0.05)。

3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在1992年被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创的一项治疗技术, 是指使用内涵引流管的聚乙烯究竟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 覆盖或是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在使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 使之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 最后把引流管接通到负压源, 通过可控制负压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我国于1994年引进该项技术, 临床证实该种治疗方法对于各种皮肤创伤、骨科创伤、普外伤、烧伤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有报道指出, VSD技术不能够被应用于癌性溃疡赏口、活动性出血伤口的治疗过程中, 尤其是对于骨外露的感染创面而言, VSD技术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尤其注重该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证[2]。此外, 由于VSD技术在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部分临床经验表明使用了外固定装置的病例, 在严密封闭创面操作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其选择适当的VSD护理措施, 尤其需要注重为患者进行适当的负面情绪疏导和心理护理,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皮肤准备, 患者的多毛部位需备皮, 以利于术后生物透膜的紧密粘帖, 防止皮肤毛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进一步促进治疗效果。

较之于常规换药治疗VSD大幅缩短了治疗时间, 不仅减轻了工作量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VSD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 因为VSD实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治疗, 负压引流位置的渗出物和坏死位置可以及时被处理, 实现引流区的零聚积, 确保创面位置的肉芽组织良好生长[3]。VSD技术中使用的生物透性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 能够有效的防止细菌的侵入并且对患者的皮肤不具有刺激性, 通过生物透性薄膜, 医生可以更加直接的观察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VSD可以有效的预防残余脓肿或是死腔的形成, 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对创面组织的靠拢, 从而缩小创面, 减小植皮面积并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创伤水肿问题, 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从本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研究组患者无论从术后创面大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优越性, 因此最终治疗结果更加优越, 这与上述论证分析基本一致, 研究组患者经过VSD技术治疗之后, 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创面的愈合, 并实现了对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问题的有效抑制。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节省治疗费用, 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富才, 李锋.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4):98-99.

[2] 刘如春, 张瑞云.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1(9):1171-1172, 1175.

[3] 徐景刚.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6):531-532.

[收稿日期:2016-6-21]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