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娟 岑莲叶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文评改是体现作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作文评改如何省时省力同时又效果显著呢?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树拐指路——伸拐引路——拄拐学走——弃拐疾走”四步式作文评改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就如何指导学生评改习作,提高作文的评改能力、欣赏能力及习作兴趣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作文评改 分门别类 师生共评 生生互评 赏析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15-02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的能力训练,使作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实在令人遗憾。钱梦龙老师认为: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作家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方入妙耳。此意学不必不可不知也。”由此可知文章要“入妙”须“频改”,要想能领悟、掌握写作的技巧、奥妙必须经过“频改”这一过程。如果由于作文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忽视了作文评改这一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就会让学生养成作文一写完就成事大吉的习惯,止步于“作”而不能“入妙”,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具体的评改呢?笔者结合近年来在高年级进行的作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如下四步式作文评改方法:
一、树拐指路——分门别类
每次习作完成后,教师首先把全班同学的作文浏览一遍,掌握本次作文的大致情况,然后根据写作要求按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劣,将学生作文分门别类,选出好、中、差具有代表性的各一篇,既要印发给学生,又要放大展出,教师让学生根据写作要求,从以上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点评。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三篇习作优点在哪,主要存在问题是什么,为下步的修改作铺垫。
二、伸拐引路——师生共评
在选出的好、中、差三篇文章中,中等档次的文章往往是本次习作水平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将此档次的文章当众与学生一起评改将起到示范作用。讲评时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评改这篇作文。除了要从宏观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加以指导外,最主要的是从微观的用词造句情感表达等方面加以点拔。评改示范时要有针对性,并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先改错别字;再找用错的标点和病句;接着看主题是否鲜明;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所选择的材料是否贴近生活,是否新颖,是否具有时代气息,是否具有典型性;文章条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应;描写是否生动具体,说理是否深刻透彻;语言是否生动流畅,立意是否不落窠臼等等。这样,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明白了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至于另一篇优秀等次的文章,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将需要修改的地方加以修饰还要引导学生将写得精彩的部分用不同的符号作上标记,例如,好词加上着重号(·),环境描写具体的加上波浪线( ),人物神态描写传神的加上横线( ),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的加上( )等等,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就这样学着去欣赏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将能从中受益匪浅。
三、拄拐学走——生生互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给教师的建议》)。因此,作文评改教师除了给予适当的指导外,更应该把评改的机会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讲评后,教师把重点评改好的两篇作文贴在教室,让学生作参考,其它的作文发给学生互相评改。把学生分为每两人或三人一组,并且每一组指定一名语文成绩好的做组长。在编组时要考虑到优生和差生的搭配协调问题。让每一篇作文在同一组的两人(或三人)中轮流批改:可以把用得不当的词语、标点改正,可以把不通顺的句子改流畅,可以把描写得不够细致的地方补充具体,甚至可以随手写下自己对某一句一段的感想……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相互评改,由于是同龄人,所以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算是一个小问题,如果见解不同,他们也会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听他人评价习作时,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发,以开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改他人的文章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学习他人习作中写得精妙之处。在这样的评改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能让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领悟文章“入妙”之法,对写作对修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乐于去尝试,乐于去研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鲜活起来。评改完毕后,在文章的末尾写上评语,签上评改者的名字。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堂随时抽查学生的评改情况,进行督促落实,或个别辅导。对那些作文能力太差的学生除了要指导他去如何修改文章,还要教会他仔细观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写作材料,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评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交流的评改方式,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中等以上的学生学有榜样,中下生得到帮助,让学生在评改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交流中提高。
戈登德莱顿说过:“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分组评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形成了师生、生生互动,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在相互表扬中,获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竞争。
四、弃拐疾走——赏析提高
学生完成评改后,教师再把作文收上来仔细检查学生的评改情况,发现评改欠妥的学生要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优秀习作及评改精彩的要在展示栏进行公开展示,更可以推荐到报刊杂志发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罗森塔尔曾说:“由于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着某种期待,一旦外界(他人)对他(她)给予了热情积极的评价或鼓励,满足了他(她)的这种期待,那他(她)的这种期待就会化成其前进的动力。”学生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的作文,教师选择成功的范例,加以表扬鼓励,就会提高学生自批自改的兴趣,逐渐使自批自改成为学生作文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在自批自改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实践、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但是如果每次作文,展示的总是同样的几位学生,就会使其它学生自惭形秽,丧失信心,使这几位“稳坐钓鱼台”的学生就会骄傲自满,缺乏积极的竞争意识。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品尝成功的美酒,又让他们不满足自我,不断跨越新的高度。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选择特别精彩的一词一句在班级内公开展示照样起到激励的效果。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这种评改方法有着传统的批改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首先,它促进了作文评改的及时性。评改课可以安排在作文课的当日,也可以是次天,不像以前一样要等老师花较长的时间把所有学生的作文批改完之后再来进行评讲,由于评改及时,学生对习作记忆犹新,所以评讲的效果更好。其次,增强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写——评——改,参与了写作活动的全过程。多次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的基础。第二,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双主体渐变”的原则。第三,学生互相评改,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学生下笔作文,写得是好是差,自己往往把握不住,也不清楚该怎么修改,往哪方面提高。通过互相评改,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下笔时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也就比较明确,写成后该怎么修改,往哪方面提高心中也有了数。第四,教师可以从传统的“愚公移山”式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指导学生。第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评价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参 考 文 献 ]
[1]谢莉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作文批改效率[J],成才之路,2009.
[2]张淑英.强化作文自改意识培养自主评改能力[J],作文教学研究,2010,(5).
[3]陈雅婵,浅淡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
[4]冯自铎.变精批细改为略改详评[J],文理导航(下),2013,(3).
[5]吴继华.善作不如善改——谈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与提升[J].写作,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