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莲
【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近几年的推进速度较快,给总结实验经验和研究新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缺乏有效性。常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养成能力的主阵地,是推动课程改革纵深健康发展的主抓手。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常态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6-01
2001年正式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至今,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们广西北海市的部分学校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验研究经验,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课程实验策略与方法。最近几年的推进速度较快,给总结实验经验和研究新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加及时有效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便推动课程改革纵深发展。在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中,笔者发现部分课堂教学,尤其是备受学校与教师重视的竞赛课、展示课和研讨课等公开课,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有的课堂教学虽然表面上气氛活跃,学生也积极展开讨论、探究、合作,但是往往对于形式上的东西过于看重,过多地追求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教学缺乏有效性。这与课程改革要求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貌合神离。为此,笔者认为,日积月累的常态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养成能力的主阵地,是推动课程改革纵深健康发展的主抓手。
一、明确常态课意义,落实课改理念
常态课是相对于公开课提出的概念。竞赛课、展示课和研讨课等公开课是集中体现教师才能的舞台,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的素质,把教师最优秀、最善长的部分展示出来。优秀的公开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它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提供鲜活的教学参照,对常态课的提高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切身体会“破茧成蝶”的过程。教师精心准备的过程,是学会反思,追求完美,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然而,平常老师们每天要上课,每节课要像公开课一样去集体研究、反复演练确实不太现实。常态课是教师学生每天进行的课,课堂教学基本是常态课进行的。持之以恒扎扎实实的有效常态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根本保证。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常态课应该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课。
二、规范常态课管理,打造有效课堂
(一)加强精细管理
规范常态课管理就是具体落实课堂常规要求。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加强课堂常规的精细管理。实行教师候课制,倡导每位任课教师提前1分钟进教室,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坚持行政领导、科组长集体听课、推门听课、现场评课反馈制度。开展常态课科组开放周活动,每星期安排一个学科的全部课堂开放。全体教职工都可以推门听课,倡导“人人关心教学关注课堂”。要求任课老师每周必听一节课,鼓励跨学科听课,相互学习。听课的行政领导、科组长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情况,集体会诊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于一些课例中的先进理念、方法予以推广;对不理想的课例再安排人员继续听课、指导。坚持不定期的课堂巡查和常规的教学日志记录相结合,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民意调查、评教,加强教学过程的检查、指导、反馈、处理和改进。切实从制度上、管理上保证老师重视常态课,研究常态课,上好常态课。要上好每堂常态课绝非易事,这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及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二)打造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什么样的常态课才是有质量的?我认为,应该有以下要点:
1. 对话式的问答。课程改革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超越。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教学中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有效常态课,应该是要在互动和交流中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学习建构活动,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新的知识进行新的接纳与消化。
2. 有体验的活动。课程改革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当前的实践中,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活动缺乏明确目的,“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也就背离了活动的根本目的。
3. 有深度的评价。课堂评价不应该仅仅是对学生回答的笼统性肯定,而是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导向性的评价。要让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下一环节学习的开始,特别是让学生的互评成为整个课堂对话生成的起点,循环深入,使对话的范围、内容、深度和广度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拓展。
4. 有所得的学习。有效常态课要立足于让学生学有所得。每一节课之后,要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应在联系学生自身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学习。这样的学习因为有学生自身经验的基础的融入而更扎实。教师能让学生“一课一得”,让“得”生动、扎实、深厚、丰富,经过日积月累,对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常态课,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为学校发展科学准确定位,推动课程改革纵深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东北师范大学.
[3]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