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智慧 做反思型教师

2014-04-29 00:44欧洁红

欧洁红

【摘要】 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要求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只有注重激发自我提高动机,正确认识反思,真切落实反思,实现有效反思,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反思型教师。

【关键词】 正确认识反思 真切落实反思 实现有效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7-02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也曾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而在我国,“反思”之说更是由来已久,大教育家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反省”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要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如今,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更是要求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有注重激发自我提高动机,对教学不断反思,时时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这里我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反思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已经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找出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及时地发现和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失误,从而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可是不难发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了反思任务而“反思”:压缩教案,对教学经验简单描述;只写实录,没有自己的总结思考;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匆忙补上或随意抄袭……这些做法,都背离了教学反思的观念,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更谈不上成为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多次重复,也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反思,增强反思意识,多反思,多改进,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实现新手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二、真切落实反思

1. 反思要及时

树立反思意识后,更重要的就是及时把教学反思落实到行动中去。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因为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和反思,出现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课后及时反思有助于教师提炼和升华教学经验,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升个人教学智慧。

例如,在一次校内赛课活动中,我教学《怒吼吧,黄河》一课,当时在年级内试教,我精心设计好教案,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腾怒吼的黄河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怒吼”,紧接着让学生把看录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读相关的段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在启发学生推想光未然朗诵时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触发时的激动时,由于事先没有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原以为很简单的问题陷入了冷场,这一环节变成了老师的自问自答。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应该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上再让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谈感受。接着,在另一平行班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事先作了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有了课前的情感铺垫,学生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历史意义这一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课内的知识自然地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加大了课堂容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勤写教学后记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关专家研究发现,真正成长较快的教师大部分是一些能够自觉反思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二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写好教学后记能为反思性的教学提供最真实和原始的材料。“文无定法”,写教学后记,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是有感而发,就其中的一个教学细节谈自己的深刻体会,也可以从整体全局论证个人的创意和设想。可以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可以反思教学中的遗憾缺失。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老师也应该如此。一节课下来,坐下来静心沉思,对自己的上课进行反思,并对教学的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和设想等作好详细的记录,定能积累一笔十分宝贵的物资和精神财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结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教学后,我便在后记中及时记下了两点:第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在小组内辩论活动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气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二、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读书,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

坚持写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整理,把点滴的教学经验汇集起来,使之系统化。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三、实现有效反思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实现有效反思才能得以进步,而有效反思则离不开采取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把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间互相学习比较,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教师赛课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一起分析教材,探讨教法,制作课件等,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让我们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锻炼与提高。

总之,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成长的“推进器”。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反思,真切落实反思,实现有效反思,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反思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