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引导学生阅读的几点思考

2014-04-29 00:44夏汉平
关键词:角色指导兴趣

夏汉平

【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网络阅读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网络阅读 方法 指导 兴趣 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8-02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总结起来,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而阅读和写作更是语文科考试中重要的得分板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说过:“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科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限的课内阅读时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所以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作课本知识的补充拓展。而根据调查和搜集的资料数据来看,现阶段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对课外读物缺乏选择性,阅读面窄;课业负担重,阅读时间少;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而在实际生活中,真要我们的学生在他们认为宝贵的课余时间里捧起厚厚的名著来啃,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曾做过一项小测试:即把名著作品、篮球和上网放在一起供学生选择,结果56个学生中,愿意在周末看名著的学生仅有7人,而7人中又仅有1人是男同学;而选择上网的却有42人,而且男女人数相当。由此看来,要让学生以一种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网络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生活之乐。阅读具有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作用”。①(秦云彬《关于加强课外阅读的思考》)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前面的小测试表明,现在学生最喜欢的课余消遣就是上网。如果能把课外阅读和学生最沉迷的上网有机结合,那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绝对不是难题。有鉴于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并不强求他们一定要捧起厚厚的文学作品来读,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书香四溢的作品并不一定都能为学生欣然接受,甚至有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在引导课外阅读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为契机,布置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片段进行了解阅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网络阅读的兴趣。

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中的《智取生辰纲》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家在网上搜寻《水浒》中的其他经典片段来阅读,并要求作简单的内容概括。这样一来,学生回家上网就有了充分理由来应对家长的阻止,“老师要我们上网查资料”让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轻松上网,在满足了上网心愿的同时又真的能认真的完成我布置的网络阅读的作业。收来的作业质量好得出乎自己意料之外,《水浒》中那些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片段都能被学生搜索出来,如: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等。内容概括得具体恰当,有的甚至还加上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二、引导网络阅读的正确方法

网络以它存在的优点:快捷的方式,丰富的资源,自由的空间吸引得很多学生欲罢不能。确实,现代的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需要查找什么资料,想要读什么作品,只要打开电脑,按按鼠标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这又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摆弄几下电脑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了。在网络上阅读不是难事,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阅读方法。

1. 消除阅读的片面性

面对网络形形色色的诱惑,学生在网上阅读的专注性不会太强,很多时候都停留在一种“浅阅读”的状态。他们对很多作品的阅读都只是求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已,只要完成老师的作业就好。所以对阅读的内容往往只是浏览一下,或是只挑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读。特别是作品中那些特别精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等表象内容只求先读为快。而不对主题思想作深层思考;单纯了解人物形象而不会通过某些描写去挖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网络阅读时容易犯的毛病,而且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消除这种阅读的片面性。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深入、全面的阅读作品,不断的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尽量做到“开卷有益”,“读有所得”。

2.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现在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想读书的时候,读个天昏地暗;没兴趣的时候,整个月都可以不碰一下,打开电脑也没意识要去读读优美的作品。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更应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自己开设的网络阅读实验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做法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定时定量阅读,即规定任务式的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些作品或某些篇章的阅读。其次,要做读书笔记。单纯的阅读很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觉:我按老师要求读完了要读的内容就是完成任务。这样不但没效果,而且会禁锢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

3. 开设Q群评论活动

在网络找到老师布置的或是自己要读的内容,认真地读完,也认真地做了读书笔记,并不意味着这个阅读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以上所作毕竟都是学生个人所为,个人所得。因此我还尽量利用网络平台,定期让学生在班级的Q群里开展读书评论,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发表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对作品的挑刺、对作者的看法等等。这样,学生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自己的意见,其效果比课堂上提问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习惯这种网络阅读形式,在每次完成阅读任务后,总会自觉的在Q群里来一番唇枪舌战。

三、做好网络阅读的选择引导

网络当中可以找到的作品有很多,但是良莠不齐,所以并不通通适合中学生读。也因为我们的学生经历不多,缺乏正确辨别好坏的能力,总以为“开卷有益”,打开电脑,碰到认为好看的就一个劲地读。结果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甚至有可能会沉迷而无法自拔。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时,更应该做好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作品的工作。

首先,要把语文课本涉及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能选入语文课本的篇目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而且具有权威性,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把初中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到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特别是教学大纲给列出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更应是推荐重点。)家中有电脑的学生都能在紧张的学习当中按要求在网络上完成了《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名著作品的阅读任务。

其次,要把接近生活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除了必读的文学名著外,接近生活的优秀作品也应该向学生推荐阅读。因为近几年的各地中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板块里的小说或散文阅读,绝大多数都选用了当代文坛的优秀作品,如:毕淑敏、周国平等人的作品,或是每年一度的全国优秀图书评选出来的好作品。所以,把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在网上阅读,一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那浓烈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优劣的鉴别能力。而且对于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转变老师在网络阅读中的角色

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利用网络快捷的方式和丰富的资源帮助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已经成了生活时尚。但是,也由于网络那丰富的资源,很容易造成往日教师权威地位的动摇,因为在网络环境中,教师的知识信息优势已不复存在。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要懂得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这个时候的教师,不应该再是那站在三尺讲台前传道授业的老师,因为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掌握的内容都可以在电脑上查找到,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多此一举地重复又重复。所以,这时候,我们不应顾及教师的所谓“权威”身份,而应该在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学习活动中,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组织者,合作者。

猜你喜欢
角色指导兴趣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