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抓”,提高中学德育管理实效

2014-04-29 00:44吴谨
关键词:德育管理实效提高

吴谨

【摘要】 德育为“五育之首”,但由于当前有不少中学对德育不够重视,更因在管理策略、方法上存在问题,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德育低效的后果。作者根据工作实践的总结,从务实的角度,针对如何有效解决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因德育目标、责任、机制、载体、评价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德育低效的问题,提高德育管理实效进行分析,并对以“五抓”为主要内容的具体解决途径展开阐述。

【关键词】 提高 中学 德育管理 实效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0-0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5-02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因中、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德育工作较难量化管理等因素,中学德育长期存在低效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肯定“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德育是其他“四育”的“推进器”。有了这两点共识,我们就为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管理实效提供了依据与动力。

笔者针对学校德育管理层面,仅从如何提高德育管理实效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抓“目标”

“没有无德的教育”,只要有教育,就有德育,也就有德育目标的存在。德育的目标很多,有政治性、道德性、思想性、心理性等目标。我们往往把德育目标定得过于理论化而使之远离了学生管理的实际,这直接造成了德育的低效。同时,我们又因为很多目标诸如“良好班风”、“良好素质”等连概念都难以界定而无法确立。要确立明确、可行的中学德育管理目标,我们在细化总目标时,应抓好以下两方面:

1. 确立可量化德育目标

标准化管理最具可操作性,在卫生、纪律、劳动、公益活动等方面,我们可以进行目标量化。如设立卫生清洁标准、公益活动目标细则等。

2. 设置不可量化德育目标

像“诚实”、“善良”等这类德育目标,因其带有模糊性,常让德育工作者无处着眼,但如果不设,又让德育工作失去了某些重要的追求。建议轮廓性地设置此类目标,并通过组建游离于行政管理队伍但又具有一定威望的评价组织,如“校风观察组”、“家长评价组”等配合管理。

二、抓“队伍”

学校的德育是全体教师的事,如果人人都能够参与管理,就会形成强大的影响合力,德育效果将会大大提升。

1. 打造精干的德育管理层

要着力培养德育工作管理者“一勤二敢三善管”的管理作风。学校要宁少勿滥地科学配备精干管理层,让他们通过管理实践,逐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德育实效。管理层必须做到率先垂范,在教师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见效最快的办法就是“领导带头”。

2. 层层签订责任状

全体教师都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所以德育工作也人人有责。学校要层层签订德育工作责任状,责任状中要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要求,如责任人每月要上交《德育工作记录表》、《德育工作体会》等,以体现其在管理上的得失。

3. 提高教师德育能力

首先,教师要善于学习。教师不仅要学习德育理论与方法,还要学习一些中学生关心的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跟上学生心理特征的变化。

其次,教师要学会以身作则。师德是最好的“德育资源”,教师用自己的道德和行为说话,是最有效的德育方式之一。

其三,教师要学会以情育人。教师要带着感情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才能利用道德情感所具有的感染、激励等功能,有效开展德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正确找到学生情感上的“穴位”,“治疗”他们。

其四,教师要把德育内容写入教案。为提高德育管理的可操控性,应要求教师在学科教案中加入德育环节,写入“育人”内容,这样,德育在教书育人中的实施就能得到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实效。

最后,教师要相信学生也可成为德育管理者。中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主体,如能加以合理利用,也可为德育管理发挥“导”的作用,使德育增效。通过建立学生干部体系,对其进行相关的德育管理培训,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最前沿的“先锋队”。因其工作比班主任、生管、政教人员等做得更细,发现问题更早,处理更及时,往往把许多德育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起到“巨噬细胞”的作用。

三、抓“机制”

1. 制订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要以人为本,制定可行的德育管理制度。要反对形式、教条主义,所定制度要精简、明确,易于操作和落实。

2. 建立德育反省机制

“君子日三省乎己”,德育工作者也不例外。要让教师每天对自己的育人工作进行反思,如果能够做到每天反思一次,对自己工作上的不足“悔过”一次,那么就离德育高效的目标不远了。

3. 增设德育工作指导程序

学校德育管理层必须走进教师,开展有关涉及德育原则、方法的指导。此“程序”意义重大。举个例子:一位学生在课间操时有故意不做操的表现,教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结果收效甚微。笔者让该教师尝试用另一种办法:在课间操后集中本班队列,先对大多数学生进行表扬,然后说“这套课间操挺难的,还有个别同学到现在还做不来,但我相信他是聪明的,如果他能认真去学,就一定能做得和大家一样好”。教师如法试之,效果立杆见影。因为这里面有学生“自尊”、“好强”的心理分析,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的管理原则,而该教师忽视了探索,却用了简单的批评办法。

四、抓“活动”

德育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学生的品德修养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又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德育要增强实效,绝对不能离开活动。

1. 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活动为基点

如果想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德育,必须把以在正常的课程中设置、开展德育活动作为基点,因为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主要为第一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科学利用课程中的德育资源,适时创设情境,合理引导,同时要避免用“灌输”的方法进行教育。

2. 以专题活动为抓手

课内的德育活动手段毕竟有限,我们可以在课外有计划地开展专题活动,并以之为抓手有重点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如可以开展校园文化、社团、相关节日等专题活动。

3. 跟踪监督德育活动全程

首先,要保证德育活动有始有终。德育是否有效,恰恰体现于活动的结果。管理层要坚持介入,参与活动及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反思等全过程。

其次,要保持德育活动的经常性。“温故而知新”是教育的常理,但在德育上却常被工作者所忽视。一次德育活动开展得再有效,都无法保证这项德育已实现“长效”。只有不断开展相关活动,才能使学生通过反复的思想强化和行为实践,经“量变引起质变”,最终获得德育的长效。

其三,确保在活动中用足用好德育方法。如果在活动中不关注德育的管理过程,就有可能把活动做成纯粹的文娱活动,丧失德育活动的真正意义。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在活动中用足用好德育方法,诸如因势利导、长善救失、正面为主等。

五、抓“评价”

当前的中学德育管理体系,虽在政策导向上仍存在一定的缺失,如缺少德育工作的职称评定序列、德育的可行激励机制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但我们若能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校内德育评价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德育责任,激励德育队伍。德育工作评价,要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并应具有可兑现性,同时关注多元化、立体式的评价。

1. 过程性评价

管理层要及时开展德育工作过程性评价,并以不同的方式公布。要建立师评师、生评生、师生互评,家长评教师等立体式评价体系。在评价后,一定要召开相关的工作会议,这样既能体现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同时又能提升评价的实际效果。

2.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针对学校各项德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开展。对于可量化目标,按指标落实情况评价。对于不可量化目标,则依据有关评价组织如“校风观察组”等的最终观察论断得出评价结果,当然,这类评价结果仅供参考,但也要适时予以公布。实践证明,仅作为参考的评价,仍能对师生产生重要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效果相当明显。终结性评价要力求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种体系能在评与被评者之间建立起互动、互督、互促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3. 评价应具有可兑现性

可兑现性是指评价的结论明确,能体现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上的成效差异,以实现学校奖惩的可操作性。而作为“兑现”的奖惩活动更须切实开展,不能打折扣。

[ 参 考 文 献 ]

[1]《德育原理》,易连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校长怎么抓德育创新》,李本友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学德育大纲》,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颁布.

[4]《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教育对策》,苏华,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实效提高
浅谈初中年级组长如何开展年级德育管理工作
论创新教学方法对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