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慧生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话题。大多数语文教师不能卓有成效的教学生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能得心应手的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难教厌教,学生难写厌写”的困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原因外,作文评改不得法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中学;作文评改;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话题。大多数语文教师不能卓有成效的教学生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能得心应手的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难教厌教,学生难写厌写”的困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原因外,作文评改不得法是一个重要原因。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改作文不待教师改”。建国60多年来,作文批改,一直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而这种精批细改又一直收效不大。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神。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少功……”更谈不上对这个作文活动的促进与提高了。早在20年前,叶圣陶、张志公两位先生就同时认为批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其一,传统作文教学把修改当成教师的事,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写出文章也就成了作文训练的终结,这不利于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其二,学生作文一般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修改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寻求好的表达形式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思想的深化和表述的完善。其三,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因此,传统的作文批改法,既浪费了教师的心血,也伤害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让语文教师从“作文山”中跳出来,从精批细改的幽径小路上走出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需要。怎样走出目前作文评改的困境?笔者长期着力于作文教学实践,认为作文导该法是解决目前作文评改困境的有效方法。
作文导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自我修改批评。第一,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合一”的教学原则。第二,突出写、改的作用,把改的实践与写的实践并重。第三,把批改纳入学生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中去,视自改与多写同样重要,使之成为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具体方法如下:
(1)分析作文题目或话题材料
这个步骤主要是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分析作文题目或话题材料,让学生明确题目、话题或者作文材料的涵义,弄清作文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明确写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向,做个作文评改的明白人。这个阶段也可以下发事先印制的写作例文甚至老师的下水文,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写法,为较好的批改作文作好铺垫。
(2)明确评改要求
在作文评改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任何一次作文训练,教师总要按训练计划提出训练要求。指导、评改都要以此为根据。教师提出要求是必要的,惟其如此,学生才能把评和改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某一面。根据训练要求,有时可能让学生从某一角度来批阅,如语言、立意、结构、构思、描写、论证方法、表达方式、取材、标点、书写、题目、过渡等等;有时也可能要求学生全面评改,当然也可以有其他多种评改要求,这些都要先跟学生交代清楚。
(3)评改要要有步骤地进行
先要求学生把要在小组评改的作文,利用早自习或课下时间,交组里同学传阅,让每位同学都初步了解作文内容。正式评改时,先由组长或学生本人把文章通读一遍。其他同学针对思想内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突出,段落层次是否清楚,选材是否新颖等方面,提出意见,组长记下大家的意见。第二遍,分段读,边读边议边改,逐字逐句逐段进行研究。这一遍主要解决语言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字迹是否工整,有无错别字等问题。小组评改时每人都带上笔记本、字典,发现有拿不稳的地方及时查对。最后是下评语。下评语时先由本人说,然后由小组评,如果有分歧不能统一,就把小组意见和本人意见都写在作文本上。
(4)教师提供范例,并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评改前,教师可根据情况,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至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印出来或制成投影片,由学生读引导所有同学讨论,进行全班性的评改。这样就为学生分组评改提供了范例。这种全班性的评改,不一定每次都进行。但在学生开始学评改或评改一种新的文体时,教师必须在全班评改一至两篇让大家看看,以供分组评改时参考。
学生的分组评改,是在排定的作文时间内进行的。教师在这个时间,参加学生的小组评改活动,掌握评改情况,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评改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对未经小组评改的作文,要认真全部批改(因为小组评改两节课,一般只能改二至三本,如四个人的小组,这次两个人的文章小组改,下次教师改,另两个人的文章这次教师改,下次小组改)。即使小组批改过的作文,教师也要逐本进行检查,记载成绩和写作情况,对小组没有改到的地方,或批改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修改、订正。
(5)成果展示
为进一步交换和展示作文成果,求得“资源共享”,课后教师把“佳作”(包含分数、等次、评语等),在教室一角建立“习作成果共享”窗口,供学生课余阅读、赏析,一周后收回“佳作”,期末装订成册,评出优秀评改小组、优秀评改员和优秀习作若干,召开班级作文评改总结交流及表彰会议,奖励先进,激励进步。这样做一方面让作者本人受到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班级的写作氛围,感染带动其他同学在写作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充分显示榜样的力量。
改进作文评改工作,指导学生互相评改习作,从别人作文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启发。学生仔细批改别人文章的过程,也是鉴赏美观的书写、辨析词语、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等的综合练习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的过程,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将作文交给作文的人改,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修自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