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摘 要: 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情境教学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资源;能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能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与智慧的舞台。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动脑、动口,开心合作,充分调动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趣味化,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到知识,理解概念,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如有位教师教学“可能性”时,开展了玩剪刀锤子布的游戏:先请一名学生上台与老师玩游戏,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想知道谁会赢,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问:“我和这位小朋友继续玩剪刀锤子布的游戏,你们说我能赢吗?一定赢吗?只能怎么说?”再组织学生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问:“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形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呢?”“用绳子绕圆一周,量出绳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教师演示:把系着小球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半径不等),用力甩动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时运动的轨迹形成的圆。问:“你能用绳测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观察实验:两个球同时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学生欣喜地发现:圆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提问层层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三、利用情境教学强化学生对创造原形的感受性
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学生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上。数学教学内容广泛,呈现形式多样。在教学中,通常以原形为载体,依托情境教学的移情作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让学生的无意识倾向在忘我的境界中趋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开拓学生思维的源泉,积累丰富的表象,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必备的精神保障。
四、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理论的传达,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结果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和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开始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认识到了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既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又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方法。
五、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知识不同的问题,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样由浅入深不断施问,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激起了学生探求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