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

2014-02-09 19:46:47张娜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实践探究初中数学

张娜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是课堂上教师角色要做出相应的变换。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是多彩的,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讲授变成组织、引导、参与与合作,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适应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角色转换;实践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灌输课本上现成结论和老师的经验,而应是一个亲自体验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应该从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让学生自己动动手操作与解题

1.问题的提出

在一张长为18 cm宽为16 cm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 cm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等腰三角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请你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很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6 cm,AD=18 cm,以A为圆心,10 cm长为半径分别与AB、AD相交于E、F,连接EF,则△AEF就是所要剪的三角形,并且它的面积S△AEF=(10×10)÷2=50 cm2。

2.教师此时应及时地加以引导,启发还有没有其他的剪法

启发学生刚才的剪法是以A点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大家有没有考虑到数学分类这样一种数学思想?而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快不少学生又解出了下面的答案:

接上图:以E为圆心,EA=10 cm为半径作弧与BC交于M,以F为圆心FA=10 cm为半径作弧与DC交于N,则△EAM与△FAN就是所要剪的三角形。且S△AEM=(10×8)÷2=40 cm2,S△FAN=(6×10)÷2=30 cm2

通过以上操作,学生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他们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接受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如分类思想等。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知识应用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也增加了成功的喜悦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解题

1.问题的提出:同桌两人事先分别选定“奇数”和“偶数”,然后掷出两个骰子,并依据骰子的点数之和的奇偶来决定胜负,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2.分组进行探索:学生已经对游戏的公平性有所体会,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策略,有的小组会实际地进行这一游戏,并记录下游戏的效果,从而对问题进行探索;有的小组还会通过对游戏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来求解,总之大家各抒己见……

3.全班交流:在分组活动过程结束之后,将全班集中起来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和理由说出來,展示成果。

如,某同学会说:“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和为偶数的可能性有6种,它们是2,4,6,8,10,12;但和为奇数的可能性有5种,它们是3,5,7,9,11;因此这个游戏对选择‘偶数的人有利。”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提出“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已引起全班同学讨论,加深理解;教师便参与其中讨论。肯定会有同学提出该同学不妥之处,如和为3:有两种方法得到1和2及2和1;而和为2只有一种方法得到即1和1,这就加深了事件出现可能性认识。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可通过下列列表法去解:

由上表可以得到和为2,3,4,5,6,7,8,9,10,11,12的概率分别是1/36、2/36、3/36、4/36、5/36、7/36、5/36、4/36、3/36、2/36、1/36,由此和为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都是1/2,这个游戏对双方是公平的。这样既理解了公平性,也加深了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更锻炼了群体合作的意识。

三、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创造性地去解题,教师归纳总结

1.问题的提出

在复习课上,教师出示这样的题,如图,△ABC、△DCE、△FEG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边BC、CE、EG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BC=1,连接BF,分别交AC、DC、DE于P、Q、R,

(1)求证:△BFG∽△EFG

(2)观察图形,请你提出一个与点P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2.引发学生去思考,创造性地去解答

问题提出后,教师不是急着带学生去分析,而是首先将这道题交给学生自己去分析处理,学生经过思考后,大多数对于第(1)问很快会得出如下的答案:

证明:∵△ABC、△DCE、△FEG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BC=CE=EG=BG/3=1 即BG=3

∴FG=AB=■

∴BG/FG=FG/EG=3/■=■

又∵∠BGF=∠FGE,

∴△BFG∽△EFG

但第(2)问可能会有一部分同学感到迷惑,也可能会有一部分同学经自己的努力,提出不同的问题,如:∠PCB=∠REC,△ABP∽△CQP,求AP/PC……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继续追问:在你提出的问题中考查了多少个知识点或者用到哪些知识,你自己给予解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巩固了所考查的知识点,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总结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评价开放的试题,是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点解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创造能力,所起的效果往往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得多。

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角色的转换由讲授变成参与、引导、组织与合作,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适应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田丽丽.中小学教师角色转换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教学与管理,2014.

?誗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实践探究初中数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03:10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4:3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0:25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