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阈下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研究

2013-12-19 11:12余家军
终身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系统论培养目标中职

周 芳,余家军

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这些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中高职教育的携手努力。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须注重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及教学条件方面的延续和衔接。[1]文件的出台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中高职教育如何有效衔接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一、基于系统论的职业教育体系

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将“系统论”定义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动态性、时序性是所有系统的基本特征。[2]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也要考虑其内外部的系统性、整体性、有序性。

1.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阶梯状的完整系统,包含着初级、中级、高级不同层次的教育,由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等阶段组成。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更多的是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进入21世纪,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更多地转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也出现升级,从原始技术、初级技术、中级技术向高级技术、尖端技术升级,随之技术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须不断提升。人才技能的不断提高需要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共同协作,中高职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各个层次间相互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系统由低级逐渐提升到高级,形成前后一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有机整体。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必然地要求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衔接。

2.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论强调系统内部的要素只有在整体内才有意义,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叠加、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具有“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特性。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完整的体系。

首先,在基础高端层面必须形成有效衔接,如中高职教育在行业指导、教育教学资源、招生制度、学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筹划,实现中职教育为高职教育打基础,达到升学的目的;其次,各大职业院校也要做好各层次间的有效衔接,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具体组织实施、教师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系统设计与实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培养各个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3.中高职培养目标体系衔接的重要性

基于系统论的视角,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动态平衡、有序等特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职业教育系统的要素对整个职业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高职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是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选用、教学标准、教学过程、教师培养及评价机制的前提条件。在职业教育体统中,培养目标属于源头,是前提与基础,它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后续环节,影响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性,影响着区域经济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的问题分析

目前,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并没有很好地体现系统论中整体性、层次性、时序性、动态性的特点,一方面源自职教体制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则与用人单位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混乱使用有关。

1.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重叠

从职业教育的文件看,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可以看出,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虽都凸显了应用性、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但是两者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字描述基本相同,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出现了重叠现象,没有体现出系统论中的层次性、系统性特点。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偏重于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理论的学习,也无法达到更高层次技能培训的基本要求,而“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层的衔接”[3]。

因而,现下的中高职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要求在程度上的区别,也无法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衔接。

2.中高职教育管理部门的各自为政

从理论上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要来确定的,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层上存在差异。[4]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虽共属职业教育体系,但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在层次的定位上,职高、中职教育定位于中专,而高职教育定位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职业教育体制本身的断层,造成了中高职教育在实际运作中的脱节,如中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而高职教育的毕业生主要来自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很少有对口的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就读,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正是由于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体制将中职与高职的割裂,使得中职、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都从技能、应用这些角度去思考,但在各个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出现了定位不准、特色不明、相互挤压的现象,未能充分考虑中职与高职的相互衔接,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制定依据的模糊

系统论认为,一切系统都具有目的性,即系统的目的指向性、针对性、方向性。[5]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加快培养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6]因而,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时,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然而,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在实际用人过程中,对不同岗位的人才层次需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存在着混用的现象,并未形成针对岗位需求的、完整、系统的用人计划,造成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依据本身就存在着模糊性,虽强调“为区域经济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却无法切实提出针对行业企业实际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而,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未能做出准确区别定位,也无法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正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断层,使得职业教育中其他的后续环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师培养、评价机制)的脱节,造成中高职教育无法顺利有效地衔接。

三、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对策

在弄清当下中高职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衔接的症结基础上,要从系统论视角协调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整合职教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的要求,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指导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从而使得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学生、企业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1.明确定位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中高职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但两者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别,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层次性。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相关经验,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循序渐进的升学过程,前一阶段作为后一阶段的奠基,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前一阶段的提升,各个阶段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当明确,以利于形成层次鲜明、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基于系统论的视角,有必要构建职业教育层次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整体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整体结构是由低向高逐渐迁移,与技术结构、岗位要求、职业成长和人的发展相适应。

图1 中高职能力目标和人才类型的关系图

中高职教育培养的能力目标与人才分类有关,同时要考虑培养人才对应的层次,建立起中高职教育层次、能力目标和人才类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体系,如图1所示,中职层次的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型和技能型相结合的初级实用操作型技能人才,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发挥基础性作用;而高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性技术人才,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发挥引领作用。在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前后一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相互协调中发挥整体功能。

2.加强中高职教育各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了更好响应国家的发展要求,首先,要解决目前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体制问题,协调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建立统一、协调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打破现有的部门界限,对整个职业教育统一领导,[7]从而改变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各自为政的现状。

其次,在对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职业标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精细的过程,须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对不同职业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规范性的要求。

借鉴发达国家制定职业标准的成功经验,由政府部门发起,引入一线的行业企业、相关的技术机构、科研机构、专业咨询管理机构,在清晰地了解行业企业所需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完善的职业标准,为准确制定中高职培养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指导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最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当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邀请专业的调研公司对当下的工作岗位情况进行现状调研,作出发展预测,将中高职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由中高职相关管理部门与行业企业等部门共同研讨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3.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要从中高职学生所对应的工作者视角,充分了解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各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以中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突破点,在充分尊重自身发展规律及人性发展需求的前提下,[8]强调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高职教育奠定基础,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后续与发展,这种前后一贯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才能更好地促使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职业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以系统论视角逐渐提升,即职业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更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基于系统论视角,根据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清晰定位,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合理精准地制定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使得中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有效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培养所需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1] 邵元君,匡瑛.国际职业标准: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基于美英的经验[J].职教论坛,2012(28):51-54.

[2] 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林康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61.

[3] 杨红渂.系统论视角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11(7):142-143.

[4] 肖凤翔,董显辉.系统论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10-15.

[5] 邓荣.用系统论分析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问题[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89-92.

[6] 宋旭峰.优化江苏高等教育结构的对策思考[J].江苏高教,2007(3):48-51.

[7] 李宗海,王胜男.系统论视野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4):35-38.

[8] 黄鑫,金盛.关于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之述评[J].职教论坛,2011(18):38-41.

猜你喜欢
系统论培养目标中职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