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林 陈良
摘要:产业发展是中高职衔接的永恒主题。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衔接建立在专业对口衔接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制造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从事简单劳动的人数将大幅减少。中高职衔接对我国跟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步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实例出发,提出了从产业出发实现专业设置的衔接。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专业 衔接
项目来源: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201023)。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要掌握先机、拔得头筹,需要有一支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人去实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高职衔接是关键。
1 中高职衔顺应了时代要求
18世纪后半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的纺织机械化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福特汽车工厂在20世纪初大规模的流水线为标志。 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改变了社会,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形态。当下,正在兴起第三次工业革命。
1.1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以数字化制造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正在兴起。数字化制造将会取代传统的制造业所用的像大家熟悉的车床、铣床、冲床、刨床等各种各样的传统加工机械,从而颠覆性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这种数字化制造方式不再是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的生产。
可以预见,这种生产方式下,从事简单劳动的人数将大幅减少,而剩余的劳动力则需要成为机器维护员、软件设计者,通过操纵智能软件管理机器人完成生产任务。生产人员需要很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也要求劳动力有良好的设计能力与创意。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核心的人力资源。
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要首先从教育开始,职业技术教育首当其冲。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技术含量高的技能,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需要一大批非常能够追踪尖端科学最新发展的人才。 如果不能够及时应对这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我国在下一轮的全球竞争中必然落伍。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责任跃然纸上。
1.2中高职衔接顺应了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现实需要
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不是娴熟的技术工人,而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策略。这种策略是把培养对象前移,选拔性的培养具有高技能潜质的人才,对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都把中职毕业生或具有一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中学毕业生作为高职生源的首选目标,如韩国职业专科学院的生源50%来自中职毕业生。因此,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可以给高职输送更好的生源,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技能型、技术型实用人才,从而引起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高移化和层次的多样化。
2 从区域产业出发,实现专业设置的衔接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衔接必须建立在专业对口衔接的基础上,这决定了中高职培养目标及课程衔接能否实现。高层次的职业院校专业应该是下一层次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产业发展,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基础,高等教育的专业对应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大类来设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专业目录)。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既相互对应,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体现培养人才的不同能力层次和规格。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在教育行政部门召集和学校的参与下,依靠行业和企业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研究制订,使各专业的内涵、外延科学清晰,专业口径宽窄有度。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设定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密切关系。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了对现有职教体系的解构。从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可以看出,职教结构需要社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需求作为支撑,并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因此,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产业发展是中高职衔接的永恒主题,产业发展的趋势直接影响中高职衔接的内涵。当前,产业发展科技化、融和化、人文化的趋势成为职教结构变化的重要导向。
2.1 产业发展是专业衔接的导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也逐渐提高。岗位技术呈现出从原始技术、初级技术、中等技术到高级技术、尖端技术的结构特征。因此,伴随着岗位技术的先进程度和复杂程度的提高,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层次需求逐渐提高。可以看出,产业发展的科技化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作出了导向。这就需要通过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来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以应对产业发展科技化的需求。
然而,在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难题是中高职专业设置的非对应性。一是从数量上看,中高职的专业不具有对应性,高职对口招生的中职专业数与中职开设专业数相差甚远;二是从内容上看,中高职的专业同样具有不对应性。从专业目录可以发现,中高职之间的专业设置有较大差异。把握产业发展的动向,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教育层次的专业设置,是打破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壁垒的关键。
2.2 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应与区域主体产业相适应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是对就业贡献最显著的一种教育。因此,需要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区域色彩。中高职衔接把培养对象前移,选拔性的培养具有高技能潜质的人才,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培养大批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应与区域主体产业对接。以重庆市为例,“十二五”期间,重庆七大重点工业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1万亿元)、汽车产业(0.5万亿元)、先进装备业(0.5万亿元)、综合化工产业(0.2万亿元)、材料产业(0.25万亿元)、煤炭电气等能源产业(0.2万亿元)、消费类制造业(0.35万亿元)。重庆市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就应瞄准着七大产业来设置和开发。笔者单位正在实践的“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三证融合”模式”改革,就以物联网应用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车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主,取得一定成效。
3 结束语
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教育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改革教育体制是当务之急,培养、激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中国崛起的战略性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EB/OL].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博客.[2000-01-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7d930102e304.html.
[2] 吴 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及影响[N].浙江日报,2012,8,20(983期).
[3] 肖坤. 陈粟宋. 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1(30).
作者简介
唐玉林(1969—),男,重庆人,硕士,副教授,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及研究。
陈良(1969—),男,重庆人,硕士,教授,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