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2016-11-19 11:23张红妍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6期
关键词:支撑美丽乡村产业

张红妍

摘要: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是美丽乡村建成后,怎样让农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贫困村尽快脱贫,是目前困扰我们的难题。文章探讨了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如何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美丽乡村:产业:支撑

甘肃陇南康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4%,辖35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45个,人均耕地1.81亩,森林覆盖率70.4%,境内有许多珍贵树种和多种菌类、野生药材和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因为少有工业,所以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到处都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但是守着“万宝山”却是国列贫困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10年康县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气候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康县”,打造生态旅游大景区,绘就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秀美画卷。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236个,这些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全省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但是,只有开发地方特色产业才能支撑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一、康县发展特色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地不优。优良品种、先进实用技术及措施的应用水平低,基地规模小,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二是龙头不强。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弱、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融资困难、人才结构不合理。三是链条不长。绝大部分产业尚未形成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到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部分产业同质化生产现象突出,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品牌不精。全县农业领域品牌多而杂。仅茶叶注册有十几件商标,但市场认知度低,个别产品存在品牌持有者各自为阵、相互拆台、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损害了特色产品的声誉:已认证和获奖的产品贴标率不高。五是营销不畅。专业市场和贮藏、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具有统领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产品在市场上缺少话语权,销售价格受制于外部市场。六是机制不活。农业产业化各要素之间的配置不尽合理,“订单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缓慢,部分产业加工营销利润高,农民收益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七是乡村旅游产品少、产业链短,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康县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

(一)夯实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化经营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双联行动、精准扶贫等政策机遇,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张基地面积,实现规模化生产。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开发思路,扩大核桃、茶叶、花椒三大主导产业和区位优势产业基地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全县范围核桃产业全覆盖,把康县建成全国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康南地区以茶叶产业为主,打造茶叶生产大县、茶叶生态观光旅游名县。康中北部16个乡镇建成全市花椒主产区。以“窑坪河、大堡河”流域为轴线,辐射全县中北部13个乡镇,保持蚕桑产业的生产优势,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保持全国优质蚕茧主产区、全省蚕茧占有率70%的产量。在全县范围内合理布局蔬菜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大鲵人工养殖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同时在适宜区域建成食用菌、银杏、蜜蜂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片带,通过结构调整,推动产业集中连片大规模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标准化生产

以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新技术新措施。突出抓好标准的完善,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和“完整、接轨、配套、简便”的要求,在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引用、修订与制定相结合,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切实抓好标准的执行,指导农民科学种养、安全用药,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十三五”期间。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快建立良繁体系,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建成一批经济林、中药材、蔬菜、马铃薯、畜牧、水产、食用菌等种子种苗繁育供应基地,全面提升良种利用率。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结合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全面组织落实综合管理措施,抓好以核桃实生苗嫁接换优、花椒病虫害防治、茶叶低产园改造、中药材GAP生产、蔬菜设施栽培、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等为主的技术及措施,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讲诚信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壮大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化进程

加快培育一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带动产业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积极组织引导同质化龙头企业联合、兼并、资产重组,抱团发展。建成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与基地农户联系紧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开展订单生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小微企业,引导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订单+农户+基地”等经营形式,形成企业与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发展一批集生产、加工、营销、农机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指导,全面落实税费减免、用地用电、技改扩能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努力提高龙头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和文化知识,把培养和引进结合起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四)注重品牌打造,促进市场化营销

全面推进“三品一标”和注册商标的应用,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积极申请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整合现有茶叶、木耳等品牌资源,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强化行业自律,维护产品声誉,创建知名品牌。把电子商务作为康县农特产品营销的突破口,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程,研发适销对路、便于物流运输的网货产品,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不同价位、不同包装规格的产品。建立完善物流体系,尽快建成康县望关物流园,建设一批储藏、冷链和配送设施设备,尽快建立花椒、核桃、中药材等大宗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全面提升流通能力。支持鼓励企业在全国重点城市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销售专柜、专区,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展销推介会、洽谈会,疏通市场流通环节。

(五)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开展林地流转,盘活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运行规则,推动农村资产变资本,资本促发展。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组织落实好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贴息贷款等各类政策性惠农资金,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加入中小企业“资金池”担保体系,争取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支持。

(六)巩固乡村旅游成果,进一步提质增效

康县把美丽多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农家生活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收获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红利。今后要按照“三大板块、八个区域、五条主线”的空间布局,继续挖掘旅游资源,给自然景观赋予人文创意和文化内涵。根据南、中、北不同的地域特色、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结合“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建设,还原茶马古道、红军长征、太平天国遗址,创建产业特色鲜明、各具风韵的生态旅游专业村,开发村庄古树、茶马古道、菩提花园、天马佑民、魁星楼、桂花山庄等新景点,大力扶持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建设,提升王坝大水沟、青林沟、城关凤凰谷、长坝花桥、白杨桂花庄等乡村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形成以百公里竹海生态风情线为纽带的观光揽胜旅游、以阳坝4A级景区为龙头的康南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以县城为中心的康中乡村休闲旅游、以康北名胜古迹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南北东西紧密相连的生态旅游大景区。同时,创造性地开发各类旅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使游客能在美丽乡村中满足吃住行玩购游的各种需求,使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支撑美丽乡村产业
例谈数学习题课构建中的支撑与改进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握好四个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