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2013-05-06 03:05聂寒玢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学习者英语教学

张 盼 聂寒玢

浅议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张 盼 聂寒玢

历年来,英语演讲比赛给英语学习者们提供了舞台,参赛者的语音语调、神情体态、思辨创新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备赛培训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大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为注重的是语言的综合训练和学生的思辨能力。将这样的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引入英语教学实践,将会进一步发现学生英语学习的弱项和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能验证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确实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演讲;英语教学;语言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1]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的问题是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应用脱离。[2]在教学方法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模式,采用灌输式、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也表现为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较弱,更有甚者表现出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失去兴趣。

英语演讲是社会实践性活动,是发展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交际过程中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与思辨能力、创造性提出见解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写作、阅读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由中央电视台和外研社联合举办的“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已经举办多届,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英语人才。大赛以适应国内英语教学发展趋势、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宗旨,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体现新世纪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外语能力的要求,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想风貌,也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备战大赛,不少高校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一系列培训,甚至还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而这些培训虽然形式不一,但大都基于同一原理,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同时加大语言输出的机会。因此,这样一种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增加语言有效输入和输出的培训模式,对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升。无论受训学生最后在比赛中能否得奖,此类训练都将对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有极大的提高。本文试讨论将这一英语演讲培训模式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改变程式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旨在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加大语言输入和输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二、理论基础

成功的英语演讲是口头的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最佳结合。演讲的培训绝不仅仅是只注重语言表达,更需要前期对语言信息的输入,包括词汇、文化、写作等各类信息的摄入。与此同时,加大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将他们摄入的信息能有效表达出来。当然,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综合各项因素,很多高校为备战英语演讲比赛,对参赛学生都进行相关培训,这些培训都是基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只有语言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才能为成功的英语演讲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样培训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加大语言输入与输出,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输入是指学生在所处环境中接受到的语言信息。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这是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里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Krashen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而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3]2语言材料的可理解性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Krashen提出了“i+1”的概念,即如果习得者目前的语言能力为i,那么,语言输入需要略高于i,即i+l,而且这种i+l的输入必须在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语言的输入远远超过了学习者的水平,即i+2,他就无法理解输入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受挫,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语言的输入太容易,低于学习者的水平,即i+0,学生就容易吃不饱,也就没有进步的空间。

按照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最佳输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可理解的(Comprehension),是指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条件,语言的输入应当难易适中、深浅有度,循序渐进;(2)对于习得者是有趣的或相关的(Interests and Relevance),输入的语言既要有趣,又要有关联,有利于学习者轻松习得语言;(3)非语法规则顺序排列的(Not Grammatical Sequenced),这是指在习得中不需要严格安排语法规则的习得顺序;(4)足够量的(Enough Input),是指要输入大于习得者目前语言能力,既不能远远超过习得者现有能力(i+2),也不能低于或接近习得者现有水平(i+0),语言的输入只有稍微高于i才能达到最佳的输入效果。[3]2其中,可理解性的、有趣的或相关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如果当语言的输入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的水平,缺乏趣味性和相关性,那么这样的输入就在习得中没有价值了。因此输入材料的选择对习得是至关重要的。除此外,语言习得者应在自然的环境里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保证语言输入的量。

Krashen强调了语言输入的重要性,但是却弱化了语言的输出。他认为输出只不过呈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可能的输入来源,在习得中不具备什么作用。[4]9而后许多学者对此表示了质疑,认为语言的习得仅有输入是不够的,因此Swain在1985年针对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即“可理解性语言输出”。[6]235她认为语言输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仅靠可理解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可理解输出;学生需要被逼着(Pushed)充分利用现有语言资源,需要对将要输出的语言进行思考,使它更恰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她认为不仅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也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才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6]125

Swan的“输入假设”和Krashen的“输出假设”形成了鲜明对比。“输入假设”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忽视了输出的作用。而“输出假设”作出了有益补充,“可理解性输入”与“有意义的输出”在二语习得中同样重要。基于以上输入和输出理论可以推断,只有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两者结合起来,平衡好两者的关系,贯穿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过程始终,才能有助于二语习得。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的、使他们感兴趣或与他们相关的语言材料作为输入,同时还要进行语言输出,使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语篇能力得到锻炼。

三、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来看,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对二语习得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互相影响,不可分割。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输出是保障。只有学习者真正理解了输入,才能使输出成为可能。而如何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又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都存在一些违背语言输入输出规律的问题,如程式化、“填鸭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别说把握i+1的输入标准,这就违背了语言输入的规律,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当然这也与我国英语应用环境和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关系。英语教育还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英语学习者为了应付考试寻求理解的标准性和答案的唯一性,妨碍了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发而灵活的迁移,也导致了英语学习与英语实际应用脱节,学生英语输出严重不足。这种教育方式明显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的培养。[7]英语演讲呈现了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对演讲的学习和模仿,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加大输入输出,是一种开放式的训练,虽然训练形式多样,但从根本上说都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激发受训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效果显著。把这种英语演讲培训模式引入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是否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说会用,笔者在相关课题立项后,在小规模班级先进行了大学英语实践教学试点改革。

本文对学生改革前后的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弱项及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就如何更有效率地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以及如何更好地展开大学英语教学提出若干建议,以便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四、实施情况及效果

2011年,英语教学改革试点以南华大学独立学院2010级工科A班和医科A班作为对象,为期一个学期。这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水平上有一定差别,工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基础都不及医科A班。且教改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仅仅是停留在记单词、学语法、背句型,并未意识到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每个学期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主导的基础教学过程。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潜能,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突出个性发展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将3D法(Dialogue Method,Discussion Method, Debate Method)[8]、启发式教学方法等引入课堂,在加大有效性语言输入的同时,最大限度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增强学生适应语境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一,课前十分钟演讲。每次上课前抽出10分钟左右,请学生上台进行主题演讲。要求学生在课前作好准备,包括选择主题、搜集资料、准备演讲稿、制作PPT等。这种方式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在课堂以外也能接收语言的输入,并且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输入内容,真正使语言的输入是“可理解性的”。在课堂上用演讲的形式把输入的内容再表达出来,也是有意义的输出过程,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其思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甚至是多媒体应用能力的提高也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变“填鸭式”为“引导式”。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课文很枯燥,也无法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甚至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而只是被动地接收。而如果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则会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这样“有趣的、并相关的”输入效果全然不同。

第三,用作业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如遇到某些重点的知识点,教师可选择性地对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自己解答,教师在下节课作点评和总结。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既是一个增加有效性语言输入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第四,增加学生语言练习的机会。将3D法引入课堂,即采用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这样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们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进行操练以便吸收消化,使输入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分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分组讨论能给所有学生各长所长的机会,并且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很多外国课堂,小组讨论是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普遍受学生们喜欢的课堂活动。[9]鉴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班级的人数普遍较多,如何分组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小组讨论的过程当成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课堂上抽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教师从旁给予协助和指导。

第五,采用平时成绩奖励积分制度。这是检测输入和输出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借鉴平时成绩奖励积分制度来考核学生的参与度。学期开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取自己的平时成绩(从零分开始),包括回答课堂提问、参加教学活动、完成作业情况等。以上每项都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凡参与者都会得到1—5分(视完成情况而定)的奖励。

通过将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从教师也在教学改革中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堂参与度提高。从开始的被动思考,到后期的主动提问,参与小组讨论的学生也明显增多,且明显表现出对分组作业的兴趣。由于采用平时成绩奖励积分制度,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从最后的平时成绩来反映。图1显示了本学期两个班学生的平时成绩得分分段分布人数。

图1 本学期学生平时成绩分段分布

从数据看,绝大部分学生平时成绩都在40分以上,意味着得到了8次以上的奖励。还有部分同学的平时成绩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分数,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参与了更多的教学活动。另外,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在英语学习方面,工科班学生的积极性不如医科班学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依据专业、学习背景的不同,如何激发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是学生的自主演讲水平有显著提高。从刚开始照着稿子读,到后期,学生能自己组建团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做成精致的PPT,并能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台下的同学对此也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是对知识点把握更到位。知识点用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牢固地掌握此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接收与否还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是他们自己查阅的资料,想必牢固度要高许多。在期末的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表示这样的方法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重要知识点。

四是英语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学期末,学校举行了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选拔赛,这两个班级中各有一位同学被选中参加全省的比赛。图2和图3显示了两个班教学改革前后学期末的成绩对比。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改革后,学期末考试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之前有所增加,且不及格人数减少了。

五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增强。一个学期后,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问卷调查问题涉及本学期各类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等教学反馈信息。从图4显示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整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是满意的。

当然,这次改革试点实施的过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此英语演讲培训模式的指导下,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法远不止如上所述,也期待有更多的学者能共享教学经验。另外,从问卷调查来看,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此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思考改进,如学生的学习背景、课程设置、输入的内容设置等等。

图2 改革前后学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医科A班)

图3 改革前后学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工科A班)

图4 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调查(医科A班)

五、结语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都认为,语言习得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的过程。因此,语言习得主要是由“理解”和“产出”两个基本要素决定的。这也就意味着“输入”和“输出”二者缺一不可。“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检验和修正。

英语演讲比赛备赛培训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语言综合训练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整合了视、听、说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加大语言输入与输出。这种模式也是各个参赛学校多年来英语演讲培训中积累的经验,这与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也是一致的。笔者受此模式启发,将其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在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改革的效果来看,此法也确实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胡慧燕.大学英语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思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4]Krashen 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an Press,1982.

[5]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Gass,S.and Madden,C..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ssachusets:Newburg House Publishers,1985.

[6]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Guy.Cook&B.Seidlhofer.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 lied Linguistics[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5.

[7]王湘玲,宁春岩.从传统教育观到构建广义教学观——两种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8]彭青龙.3D外语口语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2).

[9]Marta Essinki.Mixed Ability or Mixed Blessing[J].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2009.

责任编辑:贾 春

Training Methods for English Speech Contests and Their Effects on English Teaching

ZHANG Pan,NIE Hanbin

In recent years,English speech contests have provided a stage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show what they have learned.We have been impressed by the quality of contestants’pronunciation,intonation,performance and creative and logical thinking.However,the process of training for the contest is the process of enlarging language input and output with teachers’guidance.Therefore,the traditional‘teacher-centered’teaching mode has turned into a‘student-centered’teaching mode,which focuses on training students’comprehensive language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ies.This paper applies the training methods for English speech contests to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s so as to find out the weaknesses in English study and teaching techniques,so as to test and verify that the training methods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nd self-learning abilities.

English speech;English teaching;input and output hypothesis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2.022

:2013-03-12

G642

:A

:1007-3698(2013)02-0123-06

张盼,女,南华大学船山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聂寒玢,女,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421001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学习者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