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娟
[摘 要]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美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具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应准确精炼,通俗易懂,让学生听得明白,易于接受;应幽默有趣,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让听课学习成为学生的最美享受。
[关键词]教学语言;激情;感染;启发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语言表现形式的好坏、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及学生审美经验与知识的重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要用美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美的教学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一、充满激情,具有鼓励性
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讲课时情绪饱满,精神专注,神采飞扬,可以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所讲的一切是多么感兴趣,多么认真,教师是多么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这种形象和状态本身就产生一种极大的吸引力,能形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请看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长城》一课时精彩的导入。
教师: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
王崧舟入情入境的语言,为学生创设出了感受万里长城,赞美万里长城,因万里长城而感自豪的浓郁的情感氛围,为学生铺设了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
二、词准意切,具有精确性
科学知识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必须准确明了,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信口开河,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学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因此,语言必须精炼,对学生明白的问题,一言以概之,言简意明;较难而又需要掌握的知识,讲得深刻又细致,这样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深处。反之,语言内容空洞、重复,则容易使学生厌烦,思想溜号。另外,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有的教师爱用“差不多”“还算可以”等类似的词语,这都不是教学语言,对或不对,是或不是,都应给学生准确的答案,使学生心中泾渭分明。
三、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
教师的语言应像一首优美的乐曲,有高昂,也有低沉;有急促,也有缓慢。平缓而低沉的语调易使教室空气沉闷,学生情绪不振,声音过大则易使学生疲倦;不分主次缓急,机关枪似的连续不断,更使学生无从接受,肯定也会导致教学的失败。美的语言应做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得很低沉。
四、促人深思,具有启发性
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随着老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共同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懂得道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教师一面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面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求,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而既增长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五、浅显易懂,具有通俗性
教学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递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掌握,关键在于他使用的语言能否使学生听懂。教师的语言如果运用生词僻语或是语句冗长,词不达意,使学生如听天书,不能理解,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的目的。
与口头语言相比较,书面语言有一定的深度,有些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明白易懂、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代替比较深奥、枯燥的书面语言,使学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通俗性。
语言美是教师讲课成功的前提,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讲究讲课的语言艺术,必然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