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伟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这一学科的重要特点。要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重点应放在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兴趣。
[关键词]情境;任务驱动;合作;展示
良好的课堂组织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应注重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驱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联系实际情况,融入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尝试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际情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参与课堂教学体验过程。就中小学生而言,教师要尽量丰富课堂的内容,使课堂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愉悦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以更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以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留一些与学生切身相关的课题。如,研究调查家乡特色并形成一定的电子版文字宣传形式上传于网络。这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互动性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要点,自主学习课堂知识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寻更好、更适于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科学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要点是相对杂乱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归纳出知识纲要。适当的总结,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方便学生日后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这一习惯不仅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基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教学生使用基本的office软件以及一定的网页知识。针对这些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难免会在知识的结构性与紧凑性方面有所缺失。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相关的网页修饰内容进行适当的文字及图片技术的总结,并相应地留下一些相关的office课后练习题。这样,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自主的进行了相关的知识要点总结。
三、注重课堂的演示,从演示过程中渗透基础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教师必要的讲解演示是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间断的提示很可能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间接告诉学生一些特别的学习方法,起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这期间,教师的讲解要具有启发性,并且要循序渐进,以免学生跟不上。例如,在FLASH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演示,光靠学生自主学习,显然学生是做不到的,因为书上只是简单的知识介绍,而且学生对矢量画图以前也没有知识准备,这时课堂的演示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任务驱动,巩固提高
熟悉了一般的操作后,总要配一些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因此,这一阶段的练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设置习题时,教师要给出某一具体的目标,完成具体的任务,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例如,在制作某一作品时,学生制作出的作品大小、颜色、形状等没必要和教师演示或书上实例一样,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进行互助讨论,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与交流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知识的分析与讨论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服务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帮助他们交流知识经验。这种互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而言,生生互动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总结实际的信息技术问题。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可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的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操作观察法、试验法、资料调查法、信息搜集法等。这些方法往往不是单一进行的,可以综合或穿插使用。
六、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成果展示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需要,还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进行评价。通过学习成果、探究结果的展示,进行多元评价、主体评价、描述评价和发展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