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3-04-29 07:51周淑萍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分析

周淑萍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产生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为:校企合作制度缺失、学生职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需要、校企合作中师资互派问题等。研究这些主要因素的影响对深化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分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是学校与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共同投资,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教育和经济的交汇点。可是,高职院校虽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但起步晚、起点低,投入不足,影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为此,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实际,简要分析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纵观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校企合作都是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这两种典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之处是明确了校企双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强调了企业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主导作用。这正是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中不具备的基本特征。

二、国内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校企目标不一致,很难实现共赢

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是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因此,希望方便地获得“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的熟练技术人才,其中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是企业获得人才的途径之一[2]。但是,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认识到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例如需要相对较长的周期、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培养的人才企业不一定用得上、留得住。同时,企业能从劳务市场招聘到普通技工的现实抑制了他们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在校企合作中缺乏参与合作办学的热情,缺乏对校企合作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恰恰相反,由于高职院校在教学场地、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师资等方面都很难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更愿意与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以便充分利用企业的软硬件资源,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校自身形象,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目的。但是,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从节约办学资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等角度出发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很少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缺乏对校企合作的系统规划与统筹运作,很难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广泛开展。

2.校企合作制度缺失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进行各种试点与试验。但是,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操作环节,至今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准则和指导手册,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和监督机构,更没有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和企业虽然对于校企合作的益处达成共识,但普遍存在较多顾虑,如学生实习期间发生意外事故责任问题,企业商业机密保护问题等。双方的合作协议往往是凭借个人感情或关系来建立,这种靠感情和人脉关系建立起来的合作非常脆弱,经不起市场经济风浪冲击,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付出多大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给对方造成损失,合作的风险贯穿合作的过程。

3.政府统筹与引导力度不够

在我国,由于企业在所有制、运作模式、技术与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方面呈现多元化态势,要求所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长远和眼前利益、短期和持续发展相协调只是一种愿景,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才能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在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过程中,工作被动、政策延续性差,在推动合作教育机构建立、成立专项扶持基金等方面更缺少实质性的举措。

4.学生职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需要

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加大了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但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然不足,致使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后的角色转化存在一定障碍。在顶岗实习期间,合作企业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安全操作规程。但实际状况是,许多学生没有做好上岗后心理准备,很难进入实际工作状态[3]。同时,由于企业未能认识到实习生潜在的价值,只是单纯地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对企业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加大了合作企业管理的难度,影响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5.资源有限,投入不足

深度校企合作需要在实习实训条件、师资、管理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经费。但是,配备现场指导人员,根据产业环境还要适时地调整培训计划,这些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但是,企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很难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提供资金支持,高职院校由于经费问题在资金方面也很难对校企合作进行实质性的投入。

6.校企合作中师资互派问题

高职院校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增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职业院校软实力。同时,院校专家可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对企业技术进行革新,使企业获益[4]。但是,职业院校的专家普遍是以理论和实验特长为基础,其师资的专业功底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很难真正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并提供技术支持,也无法承担企业的发展规划乃至员工的具体培训,因此,从企业的观点来看,这些专家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价值,所以企业对院校专家到企业指导工作不感兴趣。院校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承担专业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企业、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5]。但是由于时间和经费等问题,学生在企业很少能得到专家的指导。

三、结论与展望

当前校企合作中,企业实际上对高职院校的需求还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上,是处于一种主动地位,而高职院校在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训等方面需要企业更多的帮助,在这种不对等、不对称的需求下,双方很难在合作项目上达到共识,形成交集,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内涵发展等方面很难有突破。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及运行都有一个机制问题,机制的好坏,决定事物发展或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校企合作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其运行机制问题。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点的寻找与把握,取决于合作能否给双方带来良好的效益。因此,只有建立一套能有效协调企业与高校二者关系、促进资源共享、明确权利义务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查吉德.广州市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意愿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2]郑卫东.立足互惠双赢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3]刘琴.半工半读,好事怎样才能办得更好[N].中国教育报,2006-11-3(第2版).

[4]李志清.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及其性质[J].现代企业教育,2001(7).

[5]曹晔.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路径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03(4).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