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压倒启蒙

2013-04-29 00:44于金辉
西江月·中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解放启蒙

于金辉

【摘要】在抗战时期,现实题材话剧无疑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能够宣传抗战思想的一种,因此在创作中,救亡的号角与解放的呼声不绝于耳,而启蒙的和弦也是常伴不懈。

【关键词】救亡;解放;启蒙

一、救亡的号角与解放的呼声

现实题材的话剧因为本身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宣传性和鼓动性,又容易反映生活、贴近民众,所以其救亡的号角与解放的呼声比任何体裁的文学样式都更加的响亮。

抗战时期现实题材的话剧在对二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传承中发展出新的主题:救亡图存、民族解放。“抗战戏剧,作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一翼,它不仅继承着二十年代戏剧中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主题,三十年代戏剧中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主题,而且把这些主题与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发展为新的主题:救亡图存、民族解放。这一主题在现实题材剧作中的表现,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

在抗战的初期,救亡的号角和解放的呼声虽然响亮却稍显单调。“抗战时期整个社会与人生都卷进了激变的漩涡中间,戏剧家更不能不敏捷地把握现实,迅速地把她反映到舞台上去”。这一时期现实题材的剧作多将视角固定在一致对外、抗击侵略、打击汉奸上,在极度兴奋的情绪中,缺少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再加上“宣传第一,艺术第二”的政治功利性束缚,不免有概念化和公式化的弊病,施蛰存更是将这种抗战戏剧讽刺为“文明戏式的话剧”。

武汉失守以后,抗战形势发生变化,速胜的理想破灭以后,剧作家的头脑也由热变冷,原本已经在抗战激情作用下恨不得飞起来的双脚开始着地,开始从生活和现实出发,挖掘生活的深度,在冷静、深沉的思索中探索战争与生活与人生的关系,取材的角度和视野也转向了更广阔的生活现实,努力达到战斗激情与艺术表现的平衡状态。

就整个战时来看,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主题从未远离现实题材剧作家的中心视线,无论是将视角定格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战场,还是将视角放眼于更广阔的现实生活,他们都在爱国的情怀中担负起了各自的历史使命。

二、被救亡压倒的启蒙

何为启蒙?在现代,启蒙普遍被理解为:“在‘己域讲个性、讲自由,在‘群域讲民主、讲法制;把人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愚昧、黑暗中解放出来,从北束缚的依附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之融入个性有自由、国家有民主这样一种和谐的现代文明、‘人成为现代之‘人,‘国成为现代国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戏剧真正的启蒙之路。受五四启蒙影响最大的二十年的话剧作品中,“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思想解放、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要求,作为活泼有力的时代精神,对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潮流中的人民大众发生了积极的启蒙教育作用”,这种启蒙精神也是以后三十年代以及整个战时现实题材剧作中启蒙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现。

在战时,救亡是压倒启蒙的,这也是实用理性主义的选择。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启蒙思想在力争民族解放、抵抗外辱的主旋律下显得微弱无力,在民族存亡、灭种灭族的危机感下,民主科学的启蒙宣言,在知识分子以外的人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个人的自由平等、尊严权利在严酷的民族斗争面前几乎不值一提。尤其是在国共两党的政治博弈中,在官方影响下的启蒙毫无疑问地带有浓重的政治功利性的色彩。剧作家只能够在继承五四启蒙的传统中,在服从抗日的要求下,进行着被救亡绝对压倒的启蒙。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启蒙是用于发现作为主体的人的自我价值的话,那么,抗战时期的启蒙显然是为了激发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到自我于抗战的价值。换句话说,战时的启蒙是深受救亡制约的,所有的启蒙都要围绕“抗战”这个中心,甚至到了抗战后期一部分人还荒诞地要求启蒙要有政治倾向性。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中国战时的启蒙不光受制于“救亡”,还受制于“救亡”背后的政治势力。“统治者阻断启蒙浪潮、扑灭启蒙火焰的最佳武器是‘国家至上与‘民族主义,尤其是在国家遇到外敌威胁时。”无论是明确提出“国家至上”“民族主义”的国民党还是炮制出延安整风的共产党来说,有意无意的都会有这种意识。对于救亡会给启蒙带来的压倒性冲击,战争一爆发,民众只看到沦为异族奴隶之苦,却不见沦为同族奴隶之悲。因此,在启蒙被救亡压倒的时期,也不能完全放弃启蒙,没有启蒙做强大支撑的救亡,即使救亡成功,也不免再次沦落到专制国家的境地。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救亡压倒启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喜的是启蒙并没有从战时现实题材的剧作中绝迹,可贵的是在有的战时现实题材的剧作中的启蒙思想,已经从早年浮在人生和社会表面问题的探讨,转而深入人生、深入社会的探索。剧作家已经摆脱了话剧刚传入时的那种反映问题的状态,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开始自觉地表现问题的本质,试图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抗战是自五四以来启蒙对社会进步作用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启蒙深化的契机,面对救亡的急任重担,启蒙更多地投在了对群体的关注,相对忽略了对个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董健.中国话剧的现代启蒙主义精神[J].戏剧艺术,1996(3).

[3]董健,王彬彬,张光芒.启蒙在中国的百年遭遇[J].炎黄春秋,2008(9).

猜你喜欢
解放启蒙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论“五四”乡土小说“失意”的启蒙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启蒙探析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