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翠
摘 要:“对话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实现由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推进学生的思维深入互动。
关键词:对话教学;教学对话;提问
对话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该是对话性的活动。目前,“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已经引起界内专家的高度关注。所谓对话教学,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学”及现代的“园丁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对话的局限性
传统课堂的教学目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考试、抄写、提问、做习题等手段达到此目的。其中,提问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从日常意义上来看,提问就是一种对话的形式,似乎提问就是对话教学。实际上单纯地提问只能算得上是教学对话,即“发生在教学过程或教学情境中的对话”,不是对话教学。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学对话常常呈现出以下局限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1.自导自演的教学对话
自导自演的教学对话虽然形式上给予学生自由言说的机会,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底牌”的。教师早就预设好了提问的模式和答案,抛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只是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教师的“底牌”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正如一场电影,教师作为导演,已经把每一句对白和情境等都掌控了,学生作为观众早就猜到了电影的结局。
2.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对话
在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对话中,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但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教师仅仅是将一些常识或者文本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提出,徒具对话的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课本上便可找到答案了,学生不屑于回答这种很“白痴”的问题。比如,教学《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这一课时,某师问:“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生一答:“发展。”师问:“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什么?”生一答:“以人为本。”师再问:“你来说,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什么?”生二答:“以人为本。”师问:“那么,科學发展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生二答:“发展。”教师最后作总结:好,回答得很棒!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第一要义是发展。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探索性,过于浅显。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本谈不上学会对话,这样的对话失效了,因为本身提问就是无效提问!
二、实现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的形式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由于几千年旧传统教育的影响,儿童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都被束缚着。他大声疾呼冲破旧的教育传统,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出“五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在传统的教学对话下,学生是不可能被解放的。而对话教学,不仅不扼杀个性,还要通过对话生成个性,学生在对话教学中,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和听话者,而成为与教师完全平等、相互开放精神的对话者。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教学对话原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形式实现由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
1.与文本对话
例如,我在《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知道债券的含义后,一个学生说:“‘债券是债务凭证,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别人跟我借了钱而留下来的借条,债券其实就相当于借条?”我利用这个话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债券就相当于借条,那么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都可以怎么理解呢?”马上一个学生说:“国债就相当于是国家政府向我们公民借钱,金融债券就相当于是金融机构向我们借钱,企业债券就是企业向我们借钱。”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么债券的不同主体是怎么向公民还本付息的呢?”教师总结:“这便是债券和股票的性质不同,债券是债务凭证,要还本付息,而股票只是入股凭证,不会返还股金……”由此达到学生对本课的重点以及难点(股票和债券的区别联系)的深刻理解。
这则案例,我以学生的感悟“债券就相当于借条”为话题,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们可以发现,生本对话是对话的一种主要形式。生本对话用在学生对本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地深刻理解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能通过与文本对话,自读课文,可以自己正确解答文本中的疑难问题。但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有效,注意前提是学生熟读课文,如果没有这一基础,学生与文本对话中便不能很好地提炼观点,不能在已有的知识平台上以自己的眼光看文本,无法用文本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理解观点。最后,也不能形成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解读过程。
2.生生对话
例如,在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完股票、债券和保险之后,我让学生分组交流和讨论“如果你有十万元现金,你会如何投资理财?”学生的选择各有不同。有的说:“全部拿去存入银行,风险最低!”而有的学生则说:存款收益太低了,应该拿一部分去炒股,虽然高风险但是也高收益啊!有的学生则对此进行补充,说:“还应该拿一部分去买保险,以防万一。债券也可以买一点,稳健,风险比较低,但收益高过存款。”最后有学生说:“这么点钱,去投资股票、债券、又要买保险和存款,这么分散,能增值多少啊?干脆去买基金算了,省心省力,让专家帮你投资!”学生交流很激烈,但都带有一定片面性,这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引导,问学生:“每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是不是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最好的!投资理财不仅注意安全性以及分散性,也要考虑收益性,对吧?”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则案例用的是生生对话。
我们发现当学生通过生本对话或自主学习后容易产生交流欲望,希望能生生对话,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生生对话可适当用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需要做小结或知识点过渡时,采用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和小组交流这两种形式来进行。但是,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和点拨,因为学生的认识难免片面或偏颇。
3.师生对话
例如,在教学《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并互相对话后,针对股票,我便提出以下问题:(1)股票是谁发行的?它为什么发行股票呢?(2)我购买了股票,身份是否发生变化?成为股东有什么权利?(3)第一天我买了股票,但第二天我后悔了,想退股要回资金,可以吗?(4)我要买卖股票,可以到什么地方去?所有的股票我都可以在证券市场买到吗?学生纷纷从课文或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的认识,发表意见。
要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等诸多对话表现形
式,前提还是师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作用不可低估。师生对话中,教师不仅要调控话题和引导交流,还要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当鼓励和评价,适时地给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当然,给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不能局限在课文本身的范围之内,因为随着对话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会越来越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实行开放式的对话教学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如,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生本对话,得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时,我便拓展话题,问:“这个总体战略看起来很政治化,其实如果把我们班的同学们分为东、中、西地区,你們会有什么启发呢?”一个学生说:“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同学要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奋起直追,像西部大开发。”接着我进一步拓展话题,说优秀的学生率先发展,但一人“富裕”不是“富”,我们班级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要共同进步,两极分化不是我们的目标,“先富”的同学就要帮助“后富”的同学,一起奔向“小康”。这样,通过把话题延伸到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对话教学面临的挑战
对话“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在教育领域表现为“以对话为原则和手段的对话教学”。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对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和挑战。比如,我们大多还是采取“独白”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独白”实际上是传统教学的一种典型的操作方式和实践形态。这样受传统教学影响,对话教学便难以实现其中的师生对话等形式,另外,课堂对话教学对教师的能力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对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需要大力培养。最后,在以“独自”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养成了听取、接受的习惯,一旦不能独自解决就放置于一旁,等待教师给出答案或给予帮助。因而,改变学生惯有的学习态度成为对话教学实施的一大挑战。
总而言之,剖析课堂对话教学实施中的障碍并提倡解决障碍的应对策略,是对话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也将是我以后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巴西]费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
[3]曹兴弋.“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J].江苏教育,2003(11).
[4]沈小碚,郑苗苗.论对话教学的时代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朱德全,王梅.对话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6]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7]张华.对话教学涵义与价值[J].教育学,2008(9).
[8]康建琴.对话教学内涵、特征与原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9).
[9]吕星宇.对话教学:为思维而教[J].教育学报,2008(3).
[10]肖正德.我国对话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