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伦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与知识交流的一个互动过程。高中数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改效果显著,然而始终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好“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教师提问要讲究技巧、在课堂中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问题――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三方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 互动
由于高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逻辑性的学科,因此,过于沉闷的课堂氛围不但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而且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采取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一、师生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措施1.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高中数学的教学环节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教师应课堂上设计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并且互动式教学也是通过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实现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在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在以往的互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大多是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就限制了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发挥。例如,数学教师在提问关于“函数概念”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型:已知函数f(x)=4x2+3x,求f(2)+f(-2)的值,这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因此,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无形中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2.拓展互动教学的空间性,加强学生的深入探究。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上课是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不能总是只有老师一个声音,但要维持“问题――互动”式的教学状态,取决于老师能否提出一个有效合理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回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一、教师提问要讲究技巧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提问是一项技能、一门艺术。什么时候提问,如何提问,问哪个学生,学生答错该如何引导,这些都是需要用心策划、认真考虑。
1. 提问要表达清晰
数学语言言简意赅,教师在提问时既要注意语言的严谨、简洁,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提出问题,确保表达清晰,学生能够理解。
2. 提问要有序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同时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接受的次序,步步深入,合理地提出问题。不顾知识的先后顺序随口提问,只会混淆学生的思考,扰乱其思维顺序。
3. 提问要有度
随意浅显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超前深奥的问题又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只有把握一个准确的度,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课堂中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
学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中要求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所以要采用“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课堂中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课堂上启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占有很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启发式教育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对学生应该将“启发”作为教学过程的常态化要求,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一个基本条件。
2. 把握课堂意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虽然教师可以事先对课堂教学的情境进行大概预测,但在课堂上还是会偶尔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倘若教师置之不理,对于学生的疑惑搪塞过关,就会错失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还会挫伤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 提出有效问题,教学双方保持互动
教学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一个合理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帮助教师洞察学生课堂上的思维参与情况,根据等到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互动。
三、“问题――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1.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问题,学生在参与讨论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热情,实现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促进师生间的关系
教师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固定关系,并促进师生间情感与知识的交流。
3.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也比较发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还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张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