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兰
摘 要:本文把磐安丰富的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引入到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领域中来,通过寻找、发现、领略地方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魅力,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建筑文化 教学探究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的科学价值与作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磐安的传统文化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几经起伏,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那如何把磐安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引入到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教学领域中?本人浅谈以下几点,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充分挖掘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
1、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开发,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扩展了美术课程的教学领域,使具有地位的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在教学中更加充实我们的美术课堂。
2、注重对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艺术资源的调查与研究,做好向“设计·应用”领域转化的论证和课例设计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地方传统的建筑文化艺术资源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选择出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应用”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将镜头对准了各姓氏的宗祠:新渥大山下陈氏祠堂、仁川镇校四知堂、双峰宋朝进士牌坊、清朝的节孝牌坊、明清时期的“二十四间”德清堂等古名居、盘峰乡榉溪村孔氏家庙、孔氏祠堂、领口钦赐花厅、玉山古茶场、尖山东里、楼下宅祠堂、双溪蔡氏宗祠、钟英堂等大量古建筑。并对教学资源转化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课题、课例的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应用”课程,如:《拐边抹角——盘峰“孔氏家庙”》、《精雕细琢——双溪“蔡氏宗祠”“钟英堂”千功梁》、《吉祥如意——仁川“四知堂”卷草纹》、《“蝠”气临门——岭口“钦赐花厅”蝙蝠纹》、《不拘一“格”——方寸之间的窗格》等课。
二、引领感受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
教学的实施是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是将磐安丰富的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引入到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特点,了解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为修养得以提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走进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中,去认识、去发现、去感悟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艺术精髓,将这一文化精髓运用到现代的艺术设计领域中,让古老的艺术为现代人所应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呢?
1、选材
经过课题组的认真研究,我们将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和现代艺术设计作为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主要内容。
地方传统建筑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这些建筑雕塑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为艺术鉴赏课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我们侧重欣赏了地方传统建筑艺术的纹饰,并将现代艺术设计的鉴赏穿插于其中,如现代灯具、服装、家具等,在对比欣赏中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百家争鸣”,感悟现代设计艺术的“百花齐放”,来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
2、方式
培养学生艺术欣鉴赏的能力可以从下面三种方式进行:
(1)课堂欣赏
课堂欣赏主要以了解与作品的有关知识为主,并把这些知识与作品的形式即构图、色彩、线条、明暗、风格样式等联系起来整体感受和领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一种审美经验,这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部分。
如在《精雕细琢——双溪“蔡氏宗祠”“钟英堂”千功梁》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把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图1),了解古建筑中横梁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其图形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目标。
(2)专题欣赏
即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展览,组织学生参加校、县、市举办的少儿书展、美术展、手工展或参加一些名家举办的画展,让学生享受这些有浓郁艺术氛围且较高层次的展览,在现有的艺术创作作品中寻找与地方传统建筑艺术的契合点,以熏陶感染学生(图2)。
(3)户外欣赏
带学生外出采风、写生或游玩,让学生领略古名居浓郁的人文风情和大自然优美的风光,在欣赏之余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且能体验生活。
三、实践创新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
对于曾经被历史遗忘的地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则需要通过创作实践活动来实现。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学习体验变现的方法和技巧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融入自己的审美体验,创作出具有新意的艺术作品。这是一个对地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文化多元的态度。
课例精彩回放一
优秀的地方传统建筑文化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细心的体会。在《拐边抹角——盘峰“孔氏家庙”边角纹》一课中,我非常重视地方文化的传承,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精彩。并且让学生试着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设计表现边角纹,是一堂“朴素中流淌着美丽,简单中演绎着精彩”的课(图3)。
课例精彩回放二
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艺术对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在《吉祥如意——仁川“四知堂”卷草纹》一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了解古建筑中卷草纹样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其图形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卷草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卷草纹样进行设计(图4)。
通过对地方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社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发现美、寻找美、表现美。
参考文献:
[1]《少儿美术》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美术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磐安县志》 方志出版社
(磐安县安文小学 浙江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