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共舞

2013-04-29 17:34孙雪芹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际生活情感教育

孙雪芹

摘 要: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应在保证原有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与深化,使其与个体原有智慧融会贯通,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可以巧妙利用课堂语言促进学生心智情感和谐发展,在交流中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把情感教育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言促发展 加強交流 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53-01

在EQ(情商)已逐渐代替了IQ(智商)被更多的人所提及的今天,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更应在保证原有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与深化,使其与个体原有智慧融会贯通,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乡镇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分支系统,其自身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公认的特殊性与局限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如能成功渗透情感教育,必将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等各方面卓有成效。在此,仅以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例,试探究“情感教育”在乡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延伸。

1 生源群体情况

在这一群特殊的孩子们当中,有着接近三成的“留守儿童”。从他们眼中可以轻易地读出渴望与好奇,却很难猜想那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告白。在孩子们的家长心里,“吃饱穿暖”依旧是他们最为简单、最为直接的目的,虽投入的是百分之百得关爱,却无法更无力去洞察到孩子们情感的变化。从学习条件到家庭氛围,乡镇孩子无一能够与市直孩子相比。他们的确拥有着貌似令人羡慕的课余时间,但与此同时,大多的乡镇孩子依旧是在寂寞与乏味的重复着简单的生活。当更多人不再向以往一样单一的关注物质生活的时候,乡镇孩子们略显空洞的内心世界值得更多的教育者去深思。毕竟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就理应拥有丰富多彩的纯真童年。

2 乡镇小语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2.1 巧妙课堂语言促进学生心智情感和谐发展

作为情感的第一载体—— 语言,它在教育领域的的作用绝不单单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照本宣科,相比之下,那些充满灵动而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往往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同舞台上的舞者,同样是肢体的伸展,但只有那些能够驾驭舞台,能与灵魂共舞的舞者才会取得台下观众心灵的共鸣。教师,作为讲台上的特殊“舞者”,同样需要这种对于“舞台”熟练的驾驭能力。对于这些在平常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的乡村孩子,语文教师除了应尽心尽职地传授文化知识之外,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应在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起到点拨与引导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尽量不去禁锢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心智的自由健康成长。在课堂的提问环节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尽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针对稍有难度的拓展问题,教师应在把握准大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点进行讨论交流。如果把孩子们看作是一棵棵正待成长的桃花心木苗,那么教师就是那守望树苗的园丁,不需对它们频繁的呵护,不必给它们太多的关爱,只需在其想要偏离方向的时候,扶住它的脊梁,让它笔直向上。

2.2 在交流中丰富学生内心世界

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童年期即小学阶段常被认为是一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然而,乡镇地区相对闭塞的对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这些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们。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的习作练习中,更是显而易见。与同年级的城市的孩子们相比,绝大多数乡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都略显平淡。就拿写春景来做比较,尽管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也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但在他们眼中,春天永远只是校门口那嫩黄的柳芽和房檐下的小燕子,因为这些就是他们所能观察到的,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们的确无力去改变身边的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应坚信自己所能带给孩子们帮助与改变。都说内心世界是一个人所见所闻所感的缩影,既然孩子们无法用眼睛去看,那么就让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将北国的千里冰封,南国的绿意融融带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几幅屏幕上的图片,会让更多的孩子在闭上眼睛的一瞬间,就能看得到村外的世界;读一篇简短的散文,会使寂寞的孩子在心里唱响动听的歌谣。这些乡村里的孩子,在几年后大多数都要走出山村,融入到社会中去,当起初头脑中的幻想在此刻与现实的场景碰撞出火花时,他们定会倍感珍惜,因为这眼前的一切,可能只是从前老师展示在他们幼小内心的一幅美景图画。教师这个职业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面对着起初脑海如一张张白纸的学生,他总能妙笔生辉,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优美的图案,进而装点学生们的多彩人生。

2.3 拓展情感教育至实际生活

语文教师所让孩子们记在心里的,可以是一篇伴随着月光水岸优美旋律的抒情散文,也可以是文章中虽失去光明却依旧充满灵性的小男孩儿,但随着时间推移,没有谁能保证有多少会被孩子们留在脑海里,除非你让他们记住的,是他们自己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所寻找出的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种执着向前的意志。所以,教师在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学习这一问题上,并不应仅仅局限于基础字词的掌握、课文的朗读,更应按照文章作者的思路,将整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渗透给学生,让这从一篇篇文章中所获得的点滴收获,共同串联成学生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宝贵财富。毕竟,校园生活、应试教育只是孩子们漫漫人生路上起初的几步,伴随着他们更多时间的,永远是那些铭记于内心深处的意志品质,而这一点,恰恰应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2]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实际生活情感教育
电气工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探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