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智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独立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挥创新精神。然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对于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没有起到较好的正面影响,所以对探究性教学实践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标 独立 创新 探究性 正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57-01
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探究精神,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参与一部分的教学和学习环节,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学习精神和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中通过合作交流和独立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方法来对学习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和教师是以相对平等的姿态来进行互相交流。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习惯,设计适应性的教学模式,从侧面塑造学生养成一种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旧有教学模式和观念,重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带入课堂。
1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以一种研究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从观念上塑造学生独特的探究精神,才能真正实现探究性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养成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身思维方式等都是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当注意塑造学生的探究习惯。例如,向学生讲解经典的或者当前流行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或者提供学生一套完整的探究问题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学习和观摩的过程中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理念,并掌握一系列的探究手段例如分析法、汇总法、规律法等等,最终养成较好的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數学教学中不能强迫学生以自己所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法和习惯的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引导并提供学生合适的探究方式的同时,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去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新颖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2 树立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意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应该从在学校中的学习开始,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由于探究式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探索、讨论、合作和交流,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民主、平等、活跃的气氛,学生在因不同见解而引发的争论中,他们必须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从而在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方面都有所体验。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一般是无法量化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为这一“隐性”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平台。
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培养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在需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的同时,也需要和同学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结互助,这种交流是必要而且必需的,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避免走向思维极端,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不断改正的过程,同时,交流型的课堂互动也能充分带动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体验,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去锻炼和交流;另一方面这种开放性较强的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 “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升华课堂气氛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过程,在具备理论性和知识性特点的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很强的探究和研究精神,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下,学生自身也处于猎奇心和好奇心较强的心理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缺乏一定的耐心和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在国内的教学形势中是极为严峻的。教师应当根据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地课程设计,“对症下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情感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升华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是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所设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对课程提出一定深度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旁敲侧击,启发学生拓展思维、提升数学境界,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集中班级讨论,让学生去解决自己同学的问题,同时,也由同学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汇总。教师在学生的讨论环节基本上是处于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自身。学生在这种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套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对于探究性习惯的养成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学习抛物线的知识过程中,在课堂上向学生现场演示一个现象:为什么扔出一个纸团后,纸团的运行轨迹是有一定的方向的。学生在教师的这个演示中能最快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在课程渐渐深入的环节,逐步向学生提出“这个运行轨迹的最高点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种程度较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慢慢进入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对课堂效率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需要的是教师的长期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身积累,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当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创造出新型的教学理念来适应自己的学生和社会形势。同时,探究性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独立思维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等诸多因素,所以探究性教学的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努力,才能真正养成探究性的数学课堂气息,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可持续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昭军,崔玉伟.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改革实验操作初探[J].济宁师专学报,2000(6):86.
[2] 郭善渡.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
[3] 肖阳.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学数学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4] 邵贵明.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5] 卞正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