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先
【摘要】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如何探索数学课堂教法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使之爱好数学,乐学数学。
【关键词】教学中 探索 数学 课堂情境 创设
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抽象、高不可攀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因此,探究数学课堂教法设计,唤醒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情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实施素质教育,谈谈数学课堂中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故事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故事情境,就能唤醒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引入故事:
从前,在美丽的清水江边,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村庄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渔郎,有一年,他两从六月开始打鱼且都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郎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小鱼郎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要好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探望他们,想一想,在这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探望他们,同学们能否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
教师引导,让学生讨论并找出:
老渔郎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小渔郎的休息日:6、12、18、24、30
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是12日。
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引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体会到求最小公倍数的思路,品赏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使之爱好数学,乐学数学。
二、悬念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悬念,可激发学生对问题想急于关切、求知、解决问题的欲望,使之感到求知心切,但在学生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方法却又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即可触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从而产生好学热情。因此,在教学课堂中,若将悬念情境设置于课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思想情趣。若将悬念情境设置于课尾,会使学生感到具有“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无穷的魅力,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盼望着下节课的早日到来。例如:讲运用对数进行计算时,引入问题:一张纸的厚度为0.086毫米,若将其对折3次后,高度不足1毫米。若将他对折50次,同学们能估计一下会有多高吗?待学生猜猜,再告诉他们,它的高度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还长,这时学生感到惊讶?此时列出算式0.086×250,若对250次幂进行计算很不容易,那么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解决这个问题,至此给学生形成悬念,求知的欲望就激发出来。再如教师在讲完根的判别式之后,临近结束时插入下节课内容,教师可任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对其根的符号情况进行判别,学生在推算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很麻烦,此时抓住学生心理,并将结果告诉学生。那么怎样推算出来的呢?待下节课学习韦达定理你就知道,这样处理具有使学生急切地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从而发挥震动学生心弦的作用。
三、疑虑情境的创设
疑虑即因怀疑而产生的顾虑。在教学中,设置疑虑情境才能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所需设疑、激疑,让学生产生疑点,精心地创设疑虑情境,并通过质疑、释疑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想X2-2X+lg(2a2-a)=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求实数a的范围。教师在讲授此题的过程中可故设陷井“从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得到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得出根的判别式大于零,解得-2 四、寓趣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安排少量的趣味性的问题,寓趣于设问,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诱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例如:式子“1+2+3+4+5+--------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了简便起见,可将其表示为 ,这里“ ”是求和符号。又如:“1+3+5+7+-----99”(即从1开始的100以内连续奇数的和)可表示为 。再如:“13+23+33+----103”可表示为 n3。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上面的材料后解答下面的问题: (1)、2+4+6+8+--------100(即从2开始的100以内的连续偶数的和)用求和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 (n2-1)=____________(填写最后的计算结果)。 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学生感到很有趣味性,且在理解求和符号“ ”的含义和一列数的新的表示及运算规律的基础上,易于得到答案:(1)、 ,(2)、 (n2-1)=85。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运用意识,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体现了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及其当前素质教育教法创新的需求。 五、幽默情境的创设 数学科的教学是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有所偏见的学科,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述具生动又有趣,幽默诙谐,会使学生不时发出会心的惊叹,师生感情就会融洽,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在我的教学中,我曾经多次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方法根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犯下的 =a这类错误,但学生总是无济于事,最后还得借助幽默的课堂情境创设,在一堂复习课中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告诉学生要化简 ,必须将a从“室内”(根号 )里搬到“室外院子”(绝对值 )里,至于如何出“室外院子”,关键要看a的“体质”(正或负),体质健壮a 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的,必须戴上“围巾”(负号“-”)以防“感冒”。学生听后发出会心的笑声,从此受到启迪,感受颇深。 六、惊喜情境的创设 当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而感到悲观、或因繁琐而正处烦恼之时,如果教师能将惊喜的情境创设于教学之中,稍加点化,就会使学生惊喜地感到具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例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x3-ax2-2ax+a2-1=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不少学生在解答此类题时,总是按照通常的解法而把方程中的X当成主元,求出X,在对a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解的过程繁琐而且还不易走通。此时教师如果稍加点拨,将方程中的字母a看成主元,原方程就可变为:a2-(x2+2x)a+x3-1=0,學生感到惊奇,立即就会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即(a-x+1)(a-x2-x-1)=0,所以x=a+1或x2+x+1-a=0,因为原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所以方程x2+x+1-a=0无实根,由 得a< ,即所求实数a的范围为a< 。 综上所属,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应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教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同行在教学中应当审时度势,不断进取,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精心地创设出更多更为良好、适应学生的数学课堂情境,真正地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