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2013-04-29 20:36杜厚娴
新课程·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综合应用生活实践数感

杜厚娴

摘 要:学生学习数的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数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去积累,积极采集生活实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关键词:数感;生活实践;探究;综合应用

在一次开放周的活动中,我有幸陪同家长进班听了一节语文课《朱德的扁担》。但当学到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要到五六十里的茅坪去挑粮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六十里(相当于25000~30000米)有多远吗?”有的同学说:“从校门口到教室。”有的说:“从北京到上海。”还有的说:从教室到操场……学生的回答令家长和教师感到很无奈。

类似的情况还有:答:一共可以做63.6件衣服;“答:需要23.5个油桶”……这类明显的错误就是一天数学都没学的人也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这么糊涂呢?究其原因,学生缺乏数感。

什么是数感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的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

那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

一、联系生活积累数感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感知、发现、探索身边的数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这样,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例如,在教学认识“克、千克”时,让学生到超市去看看、掂掂、估估各种饮料、食品的重量;到菜市场去称称、试试,感受一下1千克的大小等。教学“目测”时让学生到操场上、公路旁去感受30米、50米、100米……的长度,并估算一下与实际长度的差别。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使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采集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数感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很好的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集“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

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样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有了深刻的认识。由于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对所学的数字的概念就能够牢固地掌握。

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例如,“把■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几分之几,”这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出错较多,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问题一出来,有的学生脱口而出“是1米的■”,有的反驳:“肯定不对,一共才■米,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怎么会有■米呢?”有的说:“■米就是1米的■,你忘记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1份了吧?”有的说“就是把■米平均分3份,就是1米的■”。这样,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并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在猜想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例如,把4个棱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做这道题时就提出猜想:这4个正方体要摆成长方体有几种摆法呢?怎样摆才会使得到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大呢?学生在猜想中解决了问题:只有把4个正方体并列摆才能使得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

有时在解题前让学生猜想哪个大,哪个小或所求量的范围,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还能获得新的发现。例如,学校栽杨树300棵比杉树少■,学校栽杉树多少棵?先提出猜想“栽的杨树和杉树哪种树多?”学生不难发现杉树有3份,杨树只有(3-1)份,杉树的棵数是300/(3-1)×3=450(棵),把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变成了低年级的整数应用题。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逐步培养。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所提供的例子,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草桥小学)

猜你喜欢
综合应用生活实践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知识生长式”的思维课堂
拓展渠道,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