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勖
摘 要:新课程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理念,但是教学中具体落实措施效果欠佳,结合现当代诗歌阅读鉴赏的教学体会,提出探究须重视挖掘教材资源内涵,提升探究广度和深度的观点。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挖掘教材资源;提升广度和深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各学校都积极探索,大力提倡,课外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并且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也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但是实际的探究效果欠佳,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有限,形式大于实质,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笔者认为:新课程探究性教学需重视挖掘教材资源,紧扣教材文本和学生实际,循序渐进才能提升探究的广度和深度。结合本人的教学情况论述如下: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如何挖掘利用教材显得尤其重要。现在的新课程教材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几种教材版本并行,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这一理念要求不能死教教材来照本宣科或者满堂灌,它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和利用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一部分教师误以为“不要教教材”就是不重视教材,不紧扣文本,教学中对教材资源挖掘不深,浅尝辄止,热衷于搞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可是实际上学生连教材都没理解透彻,基础知识领会不深入,阅读鉴赏方法没有掌握,何来探究的成果,遑论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应该是在模块教学中,引导学生先掌握相关知识,培养阅读鉴赏不同文学体裁的方法,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训练,在训练中培养探究能力。以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国现代诗歌模块”的教学为例,本人先是指导学生诵读鉴赏选入课本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几首现代诗,掌握现代诗形式和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以及流派特征,学会紧扣意象、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个性,发挥想象和联想的鉴赏方法,然后再拓展训练,补充一些现当代诗歌指导学生诵读鉴赏、探究主题思想,分析艺术特色,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补充训练鉴赏当代诗《致橡树》时,经过紧扣文本的启发引导,师生广泛深入的探究,在认为这是一首表明诗人爱情观的诗,也可以看成中国女性对自身价值和独立人格追求的宣言这一基础上,紧扣诗结尾处“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一细节,深入探究这段话,把它的主题思想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挖掘,整理出以下几个探究结论。一是从诗的体裁来说,这是当代新潮诗派——朦胧派诗作。朦胧派代表人物女诗人舒婷在诗中,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理智而冷静地否定了依附、点缀、奉献式的爱情,提出爱的双方要具有同等的尊严和价值,各自要有完整的个性,在形体上独立,在精神上相依的伟大爱情观,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可是,朦胧诗之所以朦胧就在于它的主题是朦胧含蓄的,诗中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意象叠加。大多数人仅把这首诗当作一首表明诗人爱情观的诗,固然不错,但未免主题太过于单一,不符合朦胧诗的特点,何况诗的鉴赏“诗无达诂”, 它的主题思想应包括男女爱情这一小爱是建立在对祖国大爱基础上的这一层。二是联系女诗人所处的时代来看,个人爱情应建立在对国家大爱的基础之上,追求自身价值和独立人格离不开为国家作贡献。当时还是强调“一大二公”,反对资产阶级情调的时代。文革刚刚结束,诗人不可能完全不受政治气候影响。三是结合诗的结构来看,先破后立,卒章显志,结尾这句也不可忽视。诗的前半部分坚决否定了“凌霄花”的“炫耀”“痴情鸟儿”的“单调重复”“泉源”“险峰”的“慰藉”“衬托”“日光”“春雨”的无私奉献。后半部分庄严宣告“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有“红硕的花朵”和你“互相致意”“分担”“共享”。最后总结“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不仅……也……”是一个递进句式,爱你伟岸的身躯是木棉对橡树的情爱,是男女双方的小爱,坚持的位置是坚守的理想、信念,是对真理的追求,足下的土地代表生我养我的祖国和人民。“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表明这首诗在爱情、独立人格、自身价值主题基础之上,还有一个追求对真理的执著和坚持,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深情。小爱建立在大爱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真理信念的操守之上,这才是坚贞,才是伟大的爱情。经历文革依然坚持对国家的爱,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难能可贵。四是从我国诗言志的传统来看,借男女爱情抒写报国之志也是一种惯用技巧。
对这首朦胧诗的主题思想结合诗句本身、诗人经历、时代背景、诗的意象、诗中每一个细节深入开掘,力求对诗的理解全面深刻,这样在教学中我们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维度加以全面把握。“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更应关注每个细节,只有力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内涵,精心优化设计教法,注意训练章法,才能保证教学的良好效果。在落实探究性教学方式上,必须以教材为范例,深入挖掘其内涵,巧妙灵活地处理教材,先教授相关知识、教给一定的阅读赏析方法,再补充拓展迁移训练,探究才能有基础,由知识到能力,由课内到课外,有过程重方法,循序渐进。切不可课堂只重视探究形式,忽视知识掌握和方法培养,缺乏必要的训练,这样难以提升探究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难以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张彬福,王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