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学与就业的衔接

2013-04-29 00:44崔敏静
学子 2013年9期
关键词:衔接就业高职院校

崔敏静

摘要: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教学与就业衔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并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学与就业衔接的可行性,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与就业衔接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就业;衔接

由于近些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职业教育迅速壮大、发展迅猛,职业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而职业教育机构也为国家也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作出贡献。 截至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288所,占普通高校的60%,有880万在校生,700多种专业。但是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直接导致了就业岗位变化加速和就业形势趋紧。 高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内容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综合能力还不强,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就业能力普遍较弱,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因此,如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使培养出的学生直接为企业所用,成为了高职院校厄待解决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在整个就业市场劳动力数量的比例也逐步提升,但产业结构的改革却跟不上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脚步,目前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一些高精尖的行业很难招揽到稀缺的精英人才,而一些发展滞后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减少。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缓慢, 就业市场低迷,导致了大学生很难就业。

(二)高职教育教学未能与就业接轨

虽然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态势良好,高职教育机构逐年增加,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也越来越高,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发展过快,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教育界高声呼吁高等教育改革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仍然延续着以前的模式,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也未与市场需求接轨。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专家对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预测,造成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供给基本上由国家决定,而需求则由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决定。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缺乏理论依据和市场调研,一窝蜂地去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创设“新兴”专业,致使有些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竞争激烈,行业发展饱和而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目前,高职院校虽然定位在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上,但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教薄弱,具有实际行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 ”教师严重缺乏,培养的学生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国家对垄断行业的保护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 高等教育扩招造成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人,2010年达到630万人,在10年的时间增长了近4.9倍。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导致竞争加剧,且他们的预期又脱离现实,于是就促成了就业难的局面。

之所以会出现“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不相匹配的表征。

(四)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及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

我国高职教育仍处于不断摸索、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教育体制还不完善,教学理念还显陈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还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各高职院校尽管尝试了各种实践模式,比如“订单式”“2+1”式 “学工交替式”“双定生式”等模式,但仍缺乏有效的管理,且尚未普及。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市场不景气、岗位需求不旺盛。加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未随着形势变化而改变,对工作环境、薪水、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期望值过高,很多学生有业不就,也加剧了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二、 实现商务管理专业教学与就业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实现高职院校教学与就业衔接的重要性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传播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实现课堂与职场的顺利对接,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一) 完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从建成以来就一直提倡“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是一边倒,更偏重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首先是由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决定的,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没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就没有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没有课堂上打下的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结合实践就等于零。毫无疑问,这个理念本身是正确无误的,理论和实践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基础决定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又可以指导理论知识的形成,二者谁也离不开谁。但是现如今很多高校和教师没有形成对这一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夸大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完全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技能素养的培养。由于高职毕业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往往是基层第一线,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来源于平时实践经验的积累,这些实践经验的习得主要依靠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地培养。

(二) 提供青年教师赴送企业学习的机会,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是整个高校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等特点, 这些特质是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所鼓励和提倡的,但是青年教师自身也有很多薄弱环节,比如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较弱,再比如大部分青年教师由于没有下过基层,没有在企业工作锻炼过,实践经验也较缺乏。针对教学队伍年轻化的现状,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一方面,通过对青年教师们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课件制作技巧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另外可以让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结对,组织他们多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按专业的不同将教师送往企业、高校、科研所等机构进修培训。同时,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条件,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进行论文创作和申报科研课题,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经验运用于科研活动,反过来科研活动的成果也可以应用于教学,丰富教学理论。

(三) 开设就业指导课,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职毕业生由于缺少和社会的接触,对社会和行业发展了解甚少;由于对自身专长和所学专业不了解,在择业时常表现得很迷茫,同时高职毕业生由于自我优越感较强,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期望过高。基于以上现象,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时,就要把就业指导课放在和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学生刚进校时就开始开设这些课程,将正确的就业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在开设课程时,学校还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的求职技巧和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更为受用。就业指导教师也应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其对各专业各行业的了解,多讲解一些职场案例,也可以模拟职场环境让学生体验一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便让学生对职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高职院校教学与就业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 学生要树立先择业再就业再创业的就业观

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平台,根据最新的形势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先就业、再择业,一切从基层做起。大学毕业生要摒弃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在择业和就业时认清现实,以平常心对待,找到与自己专业和能力相匹配的岗位。同时,高职院校要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地去接触社会、融入社会,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对商业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能增强自信心,不管是对自身的就业还是创业都有实际的帮助,从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 高职院校要构建全新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应认真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导向,及时开发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淘汰过时专业,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1. 构建全新的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应以理论教学为纲,理论教学应以为实践教学服务为宗旨。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浓缩、精炼课程内容,转变灌输式的教学形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学校要鼓励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双师比例,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硬的教师队伍, 构建全新的理论教学体系。

2. 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要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实践教学应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课程应进行整合,使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可以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学生集中顶岗实习,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专业可采取校内实训与短时间企业实习交替的方式。

3. 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学生技能

为保证学生顺利就业,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日常教学中高职院校要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营造学生中技能比拼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对技能训练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技能大赛可由学校自行主办,也可组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各专业教师可通过担任考证课教师,熟悉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考试方法等,一方面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商务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紧抓常规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学历教育课程,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指导学生考取商务管理师、高级物流员、人力资源管理证书等。近几年来,毕业生“双证”持有率均达到90%以上,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 加强校内实验(训)室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的前提就是学校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它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所需的仿真模拟职业环境。 目前各高校都建有实验室、实训室,也都有很大的投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将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但是由于投入经费不足,实验实训室硬件设备还达不到要求,以及规划的不完善,高职院校实验(训)室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高职教育基础建设,重点支持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重点支持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充实仿真教育教学设备,逐步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各项设施,为学生就业准备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钢伟.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院报,2008(4).

[2]刘柏霞.高职院校实习与就业来链接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

[3]黄凤文,腾永健,黄亮.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研究,2007(469)

[4]王婷.浅析当前大学毕业生求职所遇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教育与职业,2011(17)

[5]战歆,黄海琳,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实训模式探索.科教研究,201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衔接就业高职院校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