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东
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向前,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渐进步。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中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其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育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纵观古今,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一直受到社会的忽视。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
1.我国近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形成与发展
1.1 清朝末期的体育课程:这段时期的中国不断受到外来侵略者的侵犯与骚扰,社会矛盾日渐加剧。这就使得中国当时的传统教育发展停滞,逐渐表现出其本身的与陈旧腐朽。而西方体育教育却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癸卯学制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体育课程。这时期的体育课程同时兼顾了军国民思想,而且不断地模拟与复制日本的体育课程模式。同时,兵式体操是当时体操课程的主要教学部分,由于当时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兵式体操课程只是流于形式,其教学安排比例严重不足。
1.2 北洋军阀时期的体育课程:(1)壬子癸丑学制时期。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意识到西方教育的先进性,他们有意引入西方教育,并为其引进提供便利,使得当时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时期大致沿用了清朝末期的体育课程,但是武术与一般体操也被引入体育教学之中。不过,壬子癸丑学制时期的体育课程已经具备较高的科学性与规律性。(2)壬戌学制时期。五四运动以及一战的发生使得体育课程有了改革与进步的动力与方向。以往的体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美国实用思想的引入更是将我国体育课程效仿的目标从日本移向美国。小学和初中体育课时安排大致增至10%,而高中则增至15%。同时,中小学体育已经不再施行兵式体操教学,而是将有益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田径项目等。
1.3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课程:从1929年的暂行课程标准到1940年的重新修正课程标准,蒋介石集团不断改进体育课程设置,明显增加体育学时及成绩在教学中的比重;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社会与时代要求,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结合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实际特征,逐渐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与项目,去除实用性差的体育内容。总体上说,国民党统治时期是我国体育课程稳定发展的阶段。这段时期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已经具备比较系统的制度,同时体育课程的观念与思想也存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部分。不过,蒋介石集团仅仅是将体育教育改革作为其政治统治的手段与工具,这是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的,终究来看必然会阻碍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我国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
2.1 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课程:(1)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育逐渐取得了发展主动权,并产生了重要变革。这段时期,国家与政府与苏联密切合作,并且加强学习苏联在体育教学中的经验与方法。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与教材都得到丰富与完善。(2)探索期间。这段时期,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逐渐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体育的稳定地位使其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同时适当的调整了体育课程的目的与标准,以便更有利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同时,早操与课间操成为学校生活的重要项目。(3)文革期间。文革给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带来了极大的损毁与破坏。这段时间,中小学的正常教育不能得到保障,体育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学校只是围绕革命进行某些教学。文革后期,体育课程更加注重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全面发展,同时将教材重点从军事转向基础体育。(4)拨乱反正期间。四人帮的失败使得国家恢复了正确的领导与指挥。体育教育有了重新恢复与发展的机会,要求中小学生能够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活动的正确方式。同时,要求体育课程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成长规律。
2.2 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1985年至今,我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体育教材逐步从国定制转换成审定制,体育课程开始了全新的阶段。这段时期,我国制定了多个体育课程文件,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成绩考核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还要求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以及卫生保健相联系。而在德育教育的要求下,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采用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保准。这一标准将关注重点从教学转移到中小学生自身,更多的重视中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感情、方法等内容,并未对体育教学内容做过多的限制。但是在第二代体育课程中,体育学时相对过短,体育思想相对落后,以及其他无法满足时代要求的弊端。
总结
总之,我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顺次经历了近代发展阶段与现代发展阶段。随着社会、政治与经济等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小学体育课程也获得了不同的发展。清朝末期的癸卯学制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端;北洋军阀时期的体育课程经历了壬子癸丑学制与壬戌学制两个时期;而国民统治时期的蒋介石集团只是把体育教育作为其统治的手段,体育课程发展严重受限。同时,新中国的体育课程依此经历了第一代与第二代。每个时期的体育课程均会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等条件的限制。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高科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