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释难 贵在有方

2013-04-29 17:52张玉香
甘肃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质疑引导训练

张玉香

〔关键词〕 语文教学;质疑,引导,释疑,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90—01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刚开始提问时,学生往往问得肤浅,但我热情地给以鼓励,逐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如他们可以从词语搭配、思想内容、布局谋篇等方面提出问题,使思维得到发展。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方式,让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探求文章的脉络,有顺序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启发学习后进的学生多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下面是自己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围绕课题,引疑解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开讲时我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借箭”为线索提出: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他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虽然初读课文,因对课文不甚了解,一时还不能解答这些问题,但已设下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二、扣住难点,质疑释难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于结尾处,教师稍加点化,则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去感知课文。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最后有学生质疑:“这篇课文题目是《将相和》,那么只要写‘负荆请罪一个小故事就可以,为什么还要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呢?”问题涉及到这三个故事的相对独立性和组合的完整性,我便让学生深入讨论,使学生明白,通过三个故事的具体叙述,回答了“和”的重要性。故事“完璧归赵”,写蔺相如护璧斗秦王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这与后面“负荆请罪”中廉颇、蔺相如矛盾发展到高潮的情景丝丝入扣。故事“渑池之会”,进一步写蔺相如为维护国家尊严,大智大勇,置个人生死不顾,敢斗秦王,但是它明白地表现“和”的重要。故事“负荆请罪”,是整个故事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表现人物性格和说明“和”的重要性的高潮。两个人物都在故事中出场,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忍让,使得计较个人得失、居功自傲的廉颇内疚自责——尖锐的个人矛盾,在为了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最后得到解决,更进一步说明“和”的重要。通过讨论,学生领会三个小故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抓住个性,悟疑推导

课文《半截蜡烛》,学生读过一两遍后普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以及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我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引导学生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学生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学生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实践证明,质疑答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学生學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摸透学生的心理,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只有学生养成大胆质疑,主动求解的习惯,才能真正做到会学习、爱学习了。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质疑引导训练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