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3-04-29 06:29李小娥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

李小娥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韵律美 语言美 情感美 意境美 哲理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升华品位,追求情趣,提高修养。这是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所在。古诗词在这方面得天独厚。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其中不少是文情并茂的佳作。如何在教学中创造一种美的意境,达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启善的目的,具备观赏愉悦性,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性格的培养,对我们语文教师而言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下面就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谈一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反复诵读,体味韵律美.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古诗文的韵律美体现在其平仄、押韵、节奏等方面。古人做诗时对于平仄、韵脚、节奏的选择常常从感情需要的角度出发,或激昂或低沉,或热烈或恬淡,或豪放或哀婉……诗人的情感常常在律动的旋律中自然的流淌出来,形成独特的韵味。因此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多诵读。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又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化精品,这些诗文含义隽永,言简意赅,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个别读、小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使学生从形式各异的多种诵读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美。在诵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弄清楚朗读节奏的划分以及应重读的音节,体会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从而增强语言的感知能力,把握语言的韵律美。

二、读文品语,体会语言美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贾岛曾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经历,杜甫则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优秀的诗人,对于诗歌语言的锤炼是绞尽脑汁、用尽心血的。所以我们读诗必须用心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的二十字,描绘出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旷之中画一“蓑笠翁”,在“绝”“灭”的死寂冰冷之中着一“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全诗通过描绘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向我们展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老渔翁的生活是如此凄冷孤寂,老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标独傲。如果我们再联系写作背景,这首诗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在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以后,柳宗元也从政治权利的中心被抛了出来,他在荒凉偏僻的南方,开始了漫长的流贬生涯。在永州,他虽然得到了一个司马的虚衔,但既无官舍又无职责,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因此,那个在寒冷寂静的环境里,不怕天寒地冻,不惧皑皑白雪,忘掉世间的一切,专心致志钓鱼,性格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渔翁的形象,正是柳宗元孤标独傲、超然物外的形象的真实描绘。一首二十字的小诗,竟然蕴涵了如此至多的信息,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古典诗词语言的凝练。

三、析文入情,体验情感美。

诗言志,词言情,感情是诗文的生命,是诗文的灵魂。大凡优秀的诗文,都是作者用他们的真情实感,用他们的人生际遇,呕心沥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走进诗文,品析情景,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文的情感美。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以精细全面地观察和独到的审美追求,从身世、经历、品性到外在形态与内在性格的美的结合,将莲花的可爱、可敬、可咏、可赞一一再现在人们眼前,句句是精妙的绘景,笔笔是精辟的传神,再融注作者的情思与意趣,使莲花的净洁清幽、高雅挺拔的形象,深深印在人们心中,学生从作者对莲花的审视与再现中受到美的教育。

四、赏文融境,领略意境美。

诗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所以,在品诗词的意境时,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在理解诗词的意象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在学生边读边想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描述自己所想象到的美景,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五、由情入理,领悟哲理美

诗是哲学的智慧,人类的良知。诗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总是要传达出自己深沉的思索和反思,这种思索和反思就是诗人的理性认识,我们通过对诗的整体把握,情感捕捉以及意象再造,实现对诗歌理性的整体鉴赏。由情入理获取对诗的美学认识。诗词中蕴涵的哲理情怀,也要通过品析情景,体味感受。品读这样的诗词,应该让学生了解诗人怎样豁达地面对生活,乐观地面对挫折。例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明了人生的变幻无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要乐观面对。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即使身处困境,但仍然是有希望的,只要过了眼前困境,就能迎来转机。还有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则说明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教师只有对这些诗句中的哲理有所理解,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哲理美,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品味欣赏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古诗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其审美功能,通过在诗词声韵、语言、意境、情感、哲理等方面的分析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钻研,获得鉴赏知识,锻炼鉴赏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让美的思想、美的精神、美的情趣,真正流淌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教师参考用书(文言文部分)

[2]《浅谈文言文审美教学》(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徐栩)

[3]《初中文言文审美教学初探》(萧山所前一中 夏兰娟)

猜你喜欢
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
引领学生踏上优美旅程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