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燕
摘 要: 举一反三是一句传统的古语,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教会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由此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
关键词: 迁移理论 中学语文教学 应用探析
迁移理论最早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它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两类,一种是之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另一种是指后来的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
一、迁移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而课本上的知识却相当有限。因此,迁移理论在语文中显得更明显。从写作方面来看,中学要学会所有类型的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通过比较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体会语言的运用。在阅读方面,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可在不同背景下对比分析作品,升华对语言的理解。总而言之,语文课本只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一个载体,我们需要通过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二、迁移学习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学习能力的迁移
前面阐述的主要是在文章内容方面的迁移,也是最基础的迁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握学习能力方面的迁移。所谓学习能力的迁移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摆脱课本的束缚,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如何分析小说,如何对一篇小说进行鉴赏,学生就可以凭借这个技巧鉴赏戏剧。老师应当创造合理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实现学习技能上的迁移。
(二)知识文化内容方面的迁移
这主要指的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沟通,通过不同时间学习的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它主要应用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学生通过迁移学习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文言文的整体表达统一认识,以后遇到文言文时,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三、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迁移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材的学习领悟到学习语文的窍门。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课堂教学重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效果方面分析,可以将迁移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中学语文老师应当努力防止负面迁移的产生,努力促成正面迁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引路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下面分析在迁移教学中,老师应当具备哪些基础能力呢?
(一)强化概括能力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如前文所述,我们需要广泛的知识,但如何将广泛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迁移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考验。我们要强化自身的概括能力,以此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要有迁移教学的内在规划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迁移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的传授,在课堂上,主动采取恰当的迁移策略让学生学习。迁移的技能需要老师用心思考,并且在课堂上不断锻炼而得以提高。迁移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学习迁移技巧的时候,老师学会了迁移,其知识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三)知识的广泛性
我们在进行迁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方法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东西让我们施展各种迁移技巧,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知识匮乏的老师怎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有效的迁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远远不是语文课本所能体现出来的。作为学科的引路人,语文教师要将大量课本之外的元素带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为了保持教学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提高迁移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这里主要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学习的分析方法要有规律性,每一步都要有客观性,要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让学生明白分析的一般规律,明白拿到一个作品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其次,课堂上老师过多的阐述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发挥,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外安排学生进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只有通过类似的共同工作,学生才能对分析方法产生共鸣,而不是只学习表面形式。课后练习内容与课堂知识之间的重叠程度越高,产生的正面迁移效果将越显著,因此,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是语文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