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探索——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为例

2013-02-01 15:06郁桂珍
职教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郁桂珍

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1]随着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责任,这对职教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

“双师型”教师是指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教师,他们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作为地方职业教育的名校,较早起步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

一、“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制度和措施上催生和保证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对青年教师展开了分段培养。

(一)青蓝工程:教师入职前三年

“青蓝工程”是加快新教师成长步伐的重要载体。根据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青蓝工程”工作意见》,新教师在入职三年内,教学方面实现“教学常规入门”、“课堂教学过关”、“教学能力达标”三步跨越;班主任工作方面掌握班主任工作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规范和过程、组织实施班级管理和学生活动。学校对新教师布置具体任务,配备指导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层层落实各项工作,让每一个新教师在上岗三年内做到教学能力达标。[2]

(二)传帮带工程:教师入职三年后

按照“学校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的办学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青蓝工程”,对于入职三年后的青年教师,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指导新教师参加教研、课改、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工作,使新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班级管理方面,从师表形象、班主任工作过程和规范、学生思想工作、谈话艺术、家访、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主题班会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加以指导和考核,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三)优秀青年教师培育工程:35周岁以下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进一步加强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学校教师学术梯队,根据《教育教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施办法》,选拔一批在教师岗位工作满三年,35周岁以下的在本校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为他们确立目标,指定导师,终极考核,以两年为一周期进行培养。对成绩突出的培养对象,列入学校优秀年轻后备干部队伍或进入下一轮培养(未到龄的)。以加速培养新一代教育教学骨干,增强他们的竞争实力,从而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3]

(四)三年职业生涯规划工程:45周岁以下

学校精心为教师专业发展设计蓝图,出台了《关于中青年教师三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意见》,规定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持续实施中青年教师三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每一位中青年教师从教学科研、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明确自己的发展坐标,确立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采用个人规划与组织安排相结合,自主发展、评估激励相结合,骨干示范、全员参与相结合等原则,定期检查教师职业生涯执行情况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每年对教师年度规划完成情况和整体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这在制度和措施上催生和保证了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的训练实践

为适应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激发全体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持续发展,学校制定了《科研工作管理条例》,为教师制定了个人科研工作定额量化,以分值表示。具体分值分别为初级教师20分、中级教师40-60分,高级教师80-100分,同时,学校为各类教师搭建梯级科研平台。

(一)校长荐读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属起步阶段,见习期教师及初级职称的教师,着重学习教学理论,在师傅带领下尽快在教学上入门,树立教学理念。每年年初校长在校园网“校长荐读”栏目荐读有关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的书籍,科研处和工会联合发动主题征文活动,其中,要求见习期教师及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人人学习,人人撰写征文,学校用完成科研积分的手段,让青年教师通过读、写、思、研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课题化

获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着重组织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主持和参与校级的“草根”科研课题,在《校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中规定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可主持校级及以上的课题,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逐步养成科研精神,让科研成为习惯。在2012年校级课题申报中,讲师以上的教师申报校级课题33个,与上一年同比增长32%,科研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已立项的省市级以上课题,与上一年同比增长50%,正积极发挥着示范作用。在校园内逐步形成科研氛围,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科研引领教师发展。

(三)骨干教师课题横向化、应用化

为了体现职业学校科研特色,同时也为了提高教师岗位操作能力,学校的科研工作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与生产第一线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研究”并重的原则,努力加大课题研究、技术研发和学术研究的力度,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在每年学校工作计划里明确规定各系部必须有一个技术开发或横向应用合作课题,由学校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多年来,既锻炼了教师的应用科研能力,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即既懂理论又善实践,既要有较高学历取得教师资格,又要有实际技术资历取得职业资格,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的操作技能、职业岗位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多条途径进行培育。

(一)校企合作共建产教结合基地,培育教师操作技能

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主阵地之一。生产现场就是教学的课堂,生产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基地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条件,为师生的产学研提供了良好的教具;实训基地生产出的的产品、在现场操作中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师生教与学的成果;在这种校企合作共建的产教结合实训基地中,教学团队由企业工厂的师傅和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同组成,他们优势互补,专任教师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接触了企业提出的成品要求、提供的工艺标准、工作量具和原材料,专任老师在与企业师傅的技艺切磋中,在指导学生生产过程中企业岗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2000年起,前后共建了无锡桑达、无锡众友等多个产教结合基地。

(二)校企合作共建产品研发中心,培育教师岗位能力

校企联手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是高职校开展科技创新的平台,是提高专业教师科研开发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以科研项目促生产、以生产促教学,先后派出多名专业教师与多家企业联手开发,先后与深圳百利公司、无锡航鹄科技等研制出产品并投入生产,学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同时,还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科研项目招标和申报制度,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建设开展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几年来,共改造安装了3台数控机床,研制了四个自由度的电动机械手、教学模拟电梯、教学模拟铣床等实验实习设备,制造出注塑模具100多套,计算机教研组还开发出学校相应的教学应用软件,在完善教育实训设备过程中培养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

(三)加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强化教师“双岗位”能力

2000年,无锡机电高职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每年利用假期,组织专业教师面向全国开展师资培训,年培训量达200多人次;同时也面向本地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年培训量达6000多人次。这些培训不仅发挥了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的幅射作用,而且也促进本校培训教员更加刻苦地钻研业务技术,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强化了教师职能和职业职能的“双岗位”能力,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四、“双师型”教师考评体系的建立实践

学校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铺设了各种路径、搭建了各种平台,但更重要的是重视教师的终生学习培训,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教师生涯发展管理制度,合理的职教教师考评制度,保障核心技能的不断提升,优化“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一)搭建赛台,让教师特长显现化

根据学校《关于评选骨干教师的意见》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教学新秀评选,每三年举行一次教学能手评选,每四年举行一次学科带头人评选,凡符合基本条件的教师人人皆可参与,分别从上课、说课、多媒体制作、科研、技能等方面进行比赛、考核、评比,根据不同台阶不同条件分别评选出一定比例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这些通过闯关过来的教师,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

除了综合比赛外,还通过每年举办的技能节,赛教师的操作技能;通过每年举办的“创意论坛”论文大赛,赛教师的科研论文;分别按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在学校制度下相应教师全员参与的各种比赛中,凸显了教师特长,促进了“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建立考核制度,让教师能力发展常态化

根据学校《骨干教师考核奖励意见》,每年对以下几个系列的骨干教师考核:(1)综合类:各级名教师、功勋教师、职教名师;(2)教学类: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3)德育类:各级德育带头人、德育能手;(4)技术教育类:各级技术能手;(5)教师副高以上职称类;(6)职业资格类: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各类骨干教师根据制定的各类考核标准,完成相应的任务,是否通过考核,上校园网公示。对于考核通过的骨干教师,学校配套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考核制度激励骨干教师的知识机构不断更新,教学技能、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三)挂钩职称评定与专业能力,让教师职称职教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除依靠常规的外部督促,还得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职称评定挂钩。[4]2009年,高校职称评定意见(苏职称(2009)15号文件)对高职教师有所倾斜,对于副高职称课题要求由原来的专业性科研课题放宽到应用性课题。这本身就是对高职老师的一种鼓励。为了鼓励“双师型”教师进一步提高水平,在专业教师申报职称时,学校规定必须持有相应的技能证书或专业实践经验的年限,这样,既可以体现教师职称的职教特色,又可以将“双师型”教师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体会到,“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学校自己培育还是到企业引进或兼职,除了学校自身努力外,既要有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企业这个主阵地的融合,产生以下几点想法。

(一)明确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标准

各省市根据各自特点要出台有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样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系列“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探索管理模式、采取管理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二)从政策层面协调校企联手培养“双师型”教师

政府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扶持企业参与,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带着更高热情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让企业更积极地联合院校、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中去。

(三)教师自身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而校企合作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如果一方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作保证,平等关系是难于维持的。因此,学校要努力构筑自己的技术高地、人才高地,以具备较高的教师专业化素质在校企合作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标准“双师型”教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 B/O 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4):55-59.

[3]董辅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09(9):61.

[4]孙翠香,吴炳岳,张元.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策略——基于天津市41所中、高职院校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23-25.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