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支撑环境的构建——以设计类专业为例

2013-02-01 06:45燕,林
职教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技能职业情境

张 燕,林 呀

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支撑环境的构建
——以设计类专业为例

张 燕,林 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情境化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支撑环境的薄弱问题也日益突出。在特定国情之下,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真实有效的融入职业情境中,以设计类专业为例,尝试在校内切实有效的建立起一种职业情境场,使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具备必须的职业素质,更有助于其日后的岗位迁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情境;设计类专业;规范化训练

一、建立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支撑环境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纵览现状,尚存在许多难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缺乏有效的载体,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的支撑环境一般选在校外企业中,但是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学校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二者的诉求点不同,使得很多校企合作工作在签约挂牌后再无下文,仅停留在形式上,学校难以有效建立稳定的、能对专业建设真正发挥效应的情境场。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很少能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实习、训练。如设计行业,大的设计院有严格的进人限制条件,高职层次的学生无法踏足。一般的设计公司规模不大,职业岗位数量少,由于盈利的考虑,即使是实习生,公司也不会招收无专业技能的学生,更不必说分出资源与学校进行合作。

高职之“职”的规定性,要求学生具有迅速上手的就业应变力。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运用,并能将学习结果在职业情境中成功迁移,进而解决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学场所必须提供情境场,有丰富的职业情境供应,情境场的创设应致力于将学生与完整的工作经验、项目任务以及与之相关的角色多重融合,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情境供应要反映真实职业情境的复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建设活动进而形成能力、掌握技能。那么,在我国的特定国情之下怎样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实有效的融入职业情境中,以设计类专业为例,笔者所在团队的教师们尝试在校内切实有效的建立起一种职业情境场,使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引导和带动整个专业建设优质、高效地进行。

二、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支撑环境的构建

根据专业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将学生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1]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1~2学期,采用校内实训室+模块式实训项目的教学模式,由专业教师负责教学,进行专业认知领域的学习,注重基本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为3~4学期,采用仿真工作室+项目(真题假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在虚拟职业情境中进行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探究式的学习,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技能;第三阶段为5学期,采用校内企业+项目(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综合技能与素质;第四阶段是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与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衔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熟练的岗位技能。其中,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采用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需要在校内的“职业情境场”中进行,以设计类专业为例,主要致力于以下两种形式进行高职创设职业情境场的创设和探索。

(一)创设仿真情境场:工作室,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

图1 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支撑环境

1.基于问题的建构性学习。工作室是学生接触专业技能的第一场所,工作室努力呈现真实的职业情境,让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训练。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第3学期开始进入工作室,以项目为依托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室与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不同,是建立在情境认知学习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采用的是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把教学与实践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职业情境体验为主的互动式教学。

大二的学生还没有设计经验,专业相关知识也几乎为零,故工作室的项目选择真题假作的形式。工作室中,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从“任务准备(资料收集、调研)—分析问题—初步设计—深化设计—设计成果制作—成果汇报”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学生自己就是设计师,教师的首要角色不是传播者而是启迪者。教师从“我教你学”,转变成“我指导你去学”。经过2个学期4个项目的训练,学生掌握未来的工作与学习方法,学会自觉的通过多种渠道得到完成项目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的自我能力的提高,并且,也有利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以适应毕业后的多渠道就业和专业的多元化发展。

2.专业课程的重构与融合。工作室教学对专业课程进行分解、重组及整合,改变传统设计课与其它专业课分离的现象,强化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优化整合、合理排序,形成整体优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全程式“实践课程体系。以设计项目为引线,将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分解转化为循序渐近的系列专项问题。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应的专项问题直接挂钩,专业课教师直接参与进来,通过在项目中实际的运用来强化技能的理解和消化。这个过程,学生带着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来听课,目的性强,专业能力得以层层铺展和加深。

3.纵向多元的教学团队。每个工作室由独立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团队由设计中涉及到的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组合而成一个纵向教学团队。主要负责教师一名,负责教学的组织、落实及整体工作。每个纵向教学团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学生接受不同专项教师的指导,所接收到的专业专项知识能够及时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实践应用,教师和学生都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一课程、单一教师的课程状态,构建成一种立体交叉的开放教学组合,培养效果非常显著。

4.公开考核,当即反馈。工作室中的课程考核由原来课后教师评图给出成绩的方式,改为各工作室进行公开答辩讲评,学生首先对方案进行简洁的介绍,教师们现场点评,给出成绩,将封闭的考核变为生动的师生互动式教学课堂,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逻辑思辨能力。

模拟真实职业情境的工作室+项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学校应加大对工作室的设备投入,保障工作室场地的需要,保证师资与人员配备。

(二)创办校内真实场:吸引企业入驻学院或学校创办企业

校内真实场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场所。真实场中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是真实工作环境,执行的是职业标准规范,参入的项目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要涉及到的任务,在这种真实职业情境下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备必须的职业素质。

1.校内真实场的创设。校内真实场的创办一般由学校提供场地及相关设施条件,吸引社会上优秀设计公司、设计分公司或校内专任教师个人设计公司建在学校,学校自身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优质教师资源在校园内建立设计公司,采取控股或参股等方式,进行产业化运作。这些公司对外承接社会项目,对内负责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完全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操作和管理。

2.师生合作的开放式教学与工作模式。第五学期,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方法和技能,需要对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的应用。这个时段让学生进入校内的设计公司,与公司的员工一起组建成设计团队,置身在真实的设计项目中,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充分得到“真枪实战”的锻炼。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完成创造性的工作,其他同学生可以执行一些常规性的工作任务。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公司员工,需要对自己参与的工作负责。项目结束后,根据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付给其相应的劳务费用,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热情。设计公司的每一个项目负责人都由公司的资深建筑师和校内的优秀专第五学期,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方法及技能,需要对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的应用。这个时段让学生进入校内的设计公司,与公司的员工一起组建成设计团队,置身在真实的设计项目中,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完成工作任教师组合而成,项目负责人是学生执行工作任务期间的监控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当中起的“支架”作用尤为突出。

校内设计公司内的学习方式,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引进课堂,真正搭建了一个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能亲身体验真实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境,通过公司承接的社会项目与团队合作训练,使其了解作为一个设计师所应具备的技能及岗位职责。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技术、规范、设计师业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并在工作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以适应其毕业后的第一任职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和形成持久的动力。

总之,有思路才有出路,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内职业情境化支撑环境的建设,除了可以摆脱校企合作中学校被动的尴尬局面,重要的是在基于学校的“职业情境场”的创设中,从模拟的工作环境到真实的工作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技能的追求,使之进入基于问题的、建构性学习状态,在错综复杂的情境中养成规范的职业行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这种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锻炼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岗位迁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情境场的创设不仅仅是投入问题,必须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建成一个能够覆盖特定行业,并能兼顾行业需求的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职业情境化支撑环境。

[1]张燕,王建华,葛秀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以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63-68.

G712

A

1674-7747(2013)08-0032-03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情境化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S CG22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有效教学研究——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ZGJ Y J S18,Z-112)

张燕,女,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设计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及理论。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情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