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创业类型研究

2013-02-01 06:45谢秀琼
职教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创业者毕业生大学生

谢秀琼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创业类型研究

谢秀琼

随着区域经济的崛起,把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放置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框架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不同的创业类型,结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各高校可以探索多样的培养模式、设置多层次的创业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创业类型开展自主创业。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业教育;创业类型

近年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大力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已成为一种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大学生创业教育放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框架中,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类型,无论对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还是对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现代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制约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者自身条件之外,还在于能否提供激励和保障的良好创业环境。据麦可思调查,影响自主创业的主要有三大因素:缺少资金,占35%;市场推广困难,占23%;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占 15%。[1]这其中,“缺少资金”、“市场推广困难”两项直接受制于外部创业环境的优劣。

(一)产业结构优化催生更多的创业机会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就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而言,私营经济活力足,民众创业意识强,大学生更乐意从事创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小企业更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的发簪催生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在“十一五”期间,宁波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5.4:54.83:39.77调整为 2009年的 4.24:54.56:41.2。其中,2009年现代服务业增长13.3%,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9%。一项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的追踪调查,该校毕业生大都选择在现代服务行业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占据前三的分别是信息管理、艺术设计和国际贸易专业[2],这与近年来宁波运输物流、金融服务、软件信息等优势行业和新兴行业的迅速增长有很大的关系。

(二)产业群集效益下的创业门槛较低

浙江经济被形象地称之为“老百姓经济”,其活力根植于由众多企业集聚而成的专业化产业群。“通常一个块状经济集聚了成百上千小企业,分工极细,一个甚至多个小企业只生产一个零部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或创业的门槛。”[3]新创办的企业很容易在群集中的相关产业中获取专业化供应源、较低的运输成本以及更多的基础设施,这些便利条件使得新生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在专业化产业区,除个别学生瞄准市场稀缺项目,靠着创意竞争开拓市场外,大部分创业者选择了传统路径,即依托成熟的市场和传统的行业开始创业的第一步。

(三)崇商文化酝酿下的经商氛围

创业活动必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由于文化价值与信仰的不同,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活动也必定有很大的差别。在美国,大学毕业生没有“分配工作”的概念,社会和学校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可以说,即便把“创业创新”作为美国企业、高校以及各行各业的象征性符号,也毫不夸张。宁波历来具有崇商风俗,乡民惯于背井离乡求发展,而耻于安守家业。南宋乾道《四明图经·风俗》称,宋时宁波“小人多商贩,君子资官禄。市廛列肆,埒与二京”。清光绪《鄞县志·风俗》称,其地“生齿日盛,地之所产,不给于用,四出营生,商旅遍于天下”。民国《鄞县通志》也记载,“通商以后,弃儒习贾者益众”。在崇尚习俗和重商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利益追求成为甬人一种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理性追求,外出谋业商界者蔚然成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宁波始终走在最前头,除了有地缘优势和国家特殊政策外,与这种独有的重商文化特质不无关系。

(四)政府扶持创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个地区是否对创业者有特别的限制和要求,是否对相关产业有政策上的倾斜,对于大学毕业生是否选择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创业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自2007年以来,宁波市先后出台10余项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文件,从小额担保贷款、规费减免、创业培训补贴、创业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奖励等多方面予以支持,推出注册资本“零首付”、住宅商用等举措,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场地等问题。2011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通知》,把创业扶持范围扩大到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五年内的毕业生,并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同时,创业园区等各种创业平台相继创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截止2011年3月,宁波市已建立13家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基地,在按优惠政策给予相应的场租补贴外,也为创业者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二、大学生创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大学生创业者倾向于机会型创业

大学生所创的企业一般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他们创业的目的并非简单糊口,也非就业前景不好才去“自主创业”,更多的是出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实现。“自主创业者的创业理想是创业最重要的动力,占高职院校2009届自主创业毕业生的48%,因找不到工作而创业者仅为10%。”[1]大学生自主创业,既解决个人就业出路,同时也能带动一批学生就业创业,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数量近6人。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引导下,浙江涌现了大量的微小型企业,正是这些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近三年来,宁波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占从业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5%,44.4%,46.7%,且高于全国平均值,见表1。此外,大学生创业者具备的“更有远见、更有胆量、更有信心”等特有品质,是对中小企业经营者态度和行为的超越。

(二)大学生创业者拥有更专业的教育背景

大学生创业者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即使他们创办的企业与技术创业关系不甚密切,他们也

表1 部分年份按就业者身份和经济类型分组的从业人员

会用更新管理方式、产品创新或者服务的新开发,进而竞争市场份额。这些受过系统创业教育的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进行自主创业,将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着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力。虽然早期的大学教育与创业活动关系较弱,没有大学学位的人创立了3/4的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人创业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福布斯》2001年度中国内地100位首富排行榜中,浙江籍企业家占了15位。这15位上了首富排行榜的浙江企业家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的竟有10位,占2/3。[3]而《福布斯》2012年中国内地100位首富排行榜中,浙江籍占了11位,高中及以下仅占2位。这就说明了,在当前产业结构迅速转化的过程中,拥有专业背景的创业者比草根创业者更具竞争实力,即便是早期创业成功者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和素质。

(三)大学生创业者推动了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目前,浙江的产业及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等问题,从过去的规模竞争转向现在的创新竞争,靠过去的投资驱动转向现在的创新驱动,关键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一方面,越来越多善于把握机会、善于整合资源且具有创业执行力的大学生进入市场,寻求优质的原料资源,采用新的运营方式,对保持市场持续的活力,推进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有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凭借着专业领域的积累,进入高新企业的技术岗位或管理层,与企业一同创业,既规避了单独创业的诸多困难和市场风险,也实现了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学生创业类型分析

个人创业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创业者把握或觉察到了商业机会,这类把握商机进行的创业称之为“机会型创业”;二是创业者在没有更好工作选择的情况下不得已所进行的创业,这类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创业称之为“生存型创业”。大学毕业生多数选择了机会型创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形态的变迁以及行业发展趋向,如浙江省提出的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点等发展目标,机会型创业还可细分为传统产业依托型、高新产业创新型、技术专利转化型以及岗位创新型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创业类型,各高校可以探索多样的培养模式、设置多层次的创业课程,学生也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创业类型开展自主创业。

(一)传统产业依托型的创业

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毕业生创业的层次相对偏低,他们往往会依托业已成熟的传统产业集群区效益进行自主创业。从麦可思研究院调查2009届高职毕业生创业的数据来看,集中的主要行业为零售业,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的22.3%,从事销售职业为主,占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的28.2%。浙江的零售行业不仅数量取胜,2011年浙江省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从事零售行业的共计1257735家,占总数的59.3%。与此同时,浙江省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将建成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这些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大型企业主动开发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发展网络销售和采购业务,将更大程度上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务协同。此类创业者在享受专业化产业区带来的优势和便利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挥发自己的智能和体能,才能避免在激烈的同类竞争中被淘汰。传统零售企业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采用网络营销,而是针对市场需求、顾客需求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针对此,创业教育相应主要是对创业者的经营管理培训,集中开设管理发展、成长训练项目、产品开发以及营销课程,以使创业者更好的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且,将创业者的视线转移至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和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这也是在竞争中胜出的方式之一。

(二)高新产业创新型的创业

微小型企业大多采取个人创业形式,这种小成本经营不需要太多的技术。然而高科技企业则不然,个人独立创业意味着既要拥有技术,又要懂得经营管理,还要雄厚的个人财富或借贷能力。这类创业在前期需要大笔的科研投入,创业者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融资困难,相应地他们对创业环境,如融资渠道、知识产权保护和创业服务环境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亟需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特别是创业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如,加大对创新型企业政策、资本、技术以及市场等各种资源支持,促进政府与创新型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以解决中小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联盟等合作。鉴于此类创业的高风险,创业教育主要是激发高学历者的创业意向,为学生提供创业想法,探索创业机会,通过综合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形成创业意识,使得创业成为高新技术人才生存的手段和价值追求。

(三)专利转化型的创业

由于高新企业融资,资金回收周期长,大学生还可以考虑多样化、低风险、协同型的创业,主动融入产业链和企业集群,用科技发明专利、实用专利转换为企业的股份,进行“市场化创业”。浙江万里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2005届毕业生朱贤庆的建筑节能方案被企业家看中,提供给他500万用以开发这个项目,而他以技术参股的方式参与公司的股份分配。近年来,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量的创新科研成果问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非常低,受着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和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甚至不到10%。以宁波为例,专利授权数量从2007年的8845个增长到2011年的37342个,数量增长迅速,见表2。另外,宁波高校在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科研项目数对创新集群的贡献较高,但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额对创新集群建设的贡献度较低。因此,急需要培养能把各种专利、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创业者,此类创业教育需要提高专业的含金量,以区别简单的创业培训,这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表2 部分年份授权专利数情况 单位:个(unit)

(四)岗位创新型的创业

创业教育的内涵绝不仅仅局限于创办一个新企业,在任何工作领域所应采用的创业的方式和具备的技能,毕业生将越来越多成为工作岗位的创业者,而非求职者。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更趋向于先进制造业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型人员,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应用型人才。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的技术岗位或管理层,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也是与企业一起创业的形式之一。因此,这一类型的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创业课程开发至少包括三部分,基础课强调宽口径,重在培养创业通用知识和企业家精神;专业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创业的前景、创业途径及创业文化,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与提升;实践课程强调依托专业实践基地,在实习实训过程,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重在发挥学生在本岗位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1]麦克斯研究院.高等职业院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能力分析报告[J].麦可思研究,2010(9·下旬刊):3-9.

[2]陈厥祥.创业教育之万里样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叶明德,孙胜梅.“浙江现象”与人口素质[J].人口与经济,2004(2):32-38.

G710

A

1674-7747(2013)08-0056-04

宁波市教育局教育规划课题“高职创业教育专业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Y G H 133)

谢秀琼,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创业者毕业生大学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