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对策思考

2013-02-01 15:06慧,时
职教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苏南区域院校

周 慧,时 杰

苏南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对策思考

周 慧,时 杰

江苏苏南地区是长三角的典型经济发达城市,要实现苏南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苏南高等职业院校的贡献就尤为突出。但是,在现行体制下,苏南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办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概述了常州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对策。

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对策;苏南

苏南地区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地域优势。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大背景下,苏南高职教育必须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积极调整培养层次,合理设置专业,适度发展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采用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人才,既要服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1]

一、苏南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苏南即江苏省南部,传统意义上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最近20多年来,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先声,开乡镇企业崛起之先河,抢开放型经济发展之先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之先列,苏南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苏州全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28.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在产业结构上制造业总量较大,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制造业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纤纺织服装、冶金、轻工、石化等六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成雏形。无锡全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制造业是无锡传统优势产业,在未来还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先进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的高端攀升和内涵升级,加快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为主导向服务经济为主导转变。[2]常州全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1%,产业结构上现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能源设备及环保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有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工程机械及配件、冶金机械及配件、纺织机械等优势产业。苏南的传统产业也很发达,如农业机械、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纺织服装等,除此之外,还拥有软件、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新型涂料、“三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六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二、苏南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近几年来,虽说苏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在了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结构性问题和矛盾。各学校专业数量多、规模小、真正有特色专业少。有些学校还考虑为了某些专业的教师而不得不开一些没有多大市场需求的专业,而且各所学校的精品专业数量都较少。专业布局不合理,各学校类同专业多,专业办学资源相对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办了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务英语、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对热点专业,但与本区域产业结构紧密相关的能源类专业、材料类专业、轨道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相对比较薄弱,与苏南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度较差。[3]现有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新的产业集群形成与不断壮大、产业链逐渐延伸等特点要求不相适应。

各高职院校虽然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定水平的社会服务,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担负这日益增多的社会服务功能,无论是在认知的程度或开展的水平、形式、规模上,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应用,都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这很大的发挥的空间,差距还很大。总体差距主要源于重视不够的办学思想,社会服务的水平能力偏弱,服务项目“小、散、弱”。

三、高等职业院校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通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不能仅仅从学校自身实际以及国家规定出发,还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为地方的支柱产业及相关行业培养人才,推进这些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对高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双方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发展态势。设置专业应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催生新产业,淘汰旧产业,产业结构必须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投入资金就可以办得到的,还有赖于相关人才群体的支撑,需要有一定的人才储备。以苏南地区为例,从其当前的发展需求来看,建议围绕区域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重点支持各高职院校配置与区域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发展规划,如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电力技术类、能源类、城市轨道运输类等,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予以资金扶持。

(二)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主动性

2001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地提出,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开放教育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成为当地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4]国家政策导向明确了各地方高职院校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中,教职人员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学校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制订与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使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对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时间安排、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提供便利条件;根据社会服务工作的实绩以适当标准和比例折合成工作量,并作为晋职晋级、职称评聘及相应奖励的条件之一。通过多种方式的激励与引导,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研究、实践的热情,使教师乐于从事社会服务,勇于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企业与社会支持的同时获取相应资源,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三)明确服务定位,突出服务特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必须解决好社会服务的定位问题,如对服务的范围、领域、形式、层次及对象进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城区服务、县镇服务和农村地区服务,通过不断地向基层、农村延伸,覆盖整个地区。[5]在优势领域,可根据需求把服务扩展到周边地区乃至全省;服务领域可根据学校所设的专业特色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高技能性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科学普及等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不断提高职业者的职业能力和水平服务,还可向社会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教学设备设施等;服务的层次根据高职院校的科技实力,除了个别项目的高新技术服务以外,以中间技术服务为主。

[1]方烨.城市转型发展与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无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1(1):7-9.

[2]那张军.论无锡高职院校发展的可持续性[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55-57.

[3]邵琳艳,李东.苏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J].教育论坛,2010(11):54-55.

[4]戴函梓,陶亦亦,陈宇光.以园区经济为背景的苏州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11-113.

[5]苏刚.常州城市竞争力的市场空间探析[J].市场周刊,2004(12):5-6.

G710

A

1674-7747(2013)08-0005-02

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苏锡常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2032)

作者信息:周慧,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改性及回收利用、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苏南区域院校
苏南年俗亦动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分割区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路先生,我错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区域发展篇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