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勤
〔关键词〕 中学生;语文学习;主体; 课堂;自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8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在布置预习时,应提出如下要求:①认真阅读“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以便对文章的作者、作品、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写作特点有个大体了解;②细看注释,扫除障碍。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时边读边勾画生字,难词,然后对照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对注释以外的生字,难词,充分利用字典、词典解决,这样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③结合练习,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练习的问题来预习,找出本课的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上参与讨论。
二、课堂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求义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言教学的基本策略。过去,我们在课堂上讲得多,读得少;重视课文分析,轻视阅读理解。结果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阅读理解题,仍然是不知所措。其实,有些试题的答案就在此选文中,但有些学生就是不会答。究其原因,还是不会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行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学生只要认真地多读几遍,老师稍加点拨,就能感知、理解内容。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听录音,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也可朗读和表演相结合。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就叫全班学生齐读本段,两名学生在讲台前表演“雪地捕鸟”。学生兴趣浓厚,纷纷要求表演,朗读。这种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三、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氛围,尽量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引导他们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大胆争论,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争论中积极性很高,有不少学生的发言显现出真知灼见,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教《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时,当学生疏通完文义后,我问道:“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懂?”一个学生马上提出:“‘司命之所及也一句应怎么理解?”其他同学马上根据注释解答了这位同学的问题。这时,另一位同学问道:“蔡桓公他有病,为什么不治呢?”一个学生立刻举手答道:“当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说‘寡人无疾。”还有一个学生说:“他认为他没有病。”另一个学生说:“蔡桓公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的医术。”这时,我及时肯定了几位同学的解答,并画龙点睛地指出:“桓侯的所为就是‘讳疾忌医。”这样,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问题。并意识到自己的潜力,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教会学生如何创新
创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语文的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而学生的答案完全是合理的,怎么办?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养成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张扬。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点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又是成长中的主体。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语文课堂呈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局面,真正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