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

2012-04-29 00:44张冬梅罗胜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分享

张冬梅 罗胜利

〔关键词〕班级团体辅导;辅导知情权;分享;辅导评价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以班级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着眼于全体学生成长的心理教育模式,辅导的对象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处在成长过程中的班级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班级团体辅导的理念与操作方法有别于一般的团体辅导,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西方的团体辅导理论,也要根据中国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来进行。如何有效地实施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本文就班级团体辅导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体会与思考。

一、班级团体学生有知情权

“我们没有心理问题,为什么让我们参加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我讨厌和别人聊天,为什么总是绕圈发言,要我和其他同学互动?”

有些学生对团体辅导恐惧与抗拒,因为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参加了班级团体辅导。辅导的结果是学生不但不合作,还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

一般的团体辅导成员通常是招募或甄选来的,参加者通过海报、宣传单及教师的介绍等,了解团体的目标及内容安排,认同团体目标,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参加,他们自然容易接受和投入团体辅导。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团体成员是自然班级的全体学生,而不是招募或甄选来的自愿参加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很可能产生消极情绪。由于学生对心理辅导知识缺乏了解,甚至有些人会有偏见,如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辅导,不愿意与人交往是自己的个性等,因此,有些学生排斥与抵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基于此,在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教师应该向学生宣传与普及心理辅导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并作好接受辅导的心理准备。教师首先应该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什么,与学校其他课程有什么区别,班级团体辅导的方式、班级团体发展的基本历程、辅导的功能、班级成员在辅导中的基本交往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教师要特别说明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中不能伤害同学,每个人都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同学之间应互相尊重。如果在小组绕圈发言时,个别学生不愿意发言,可以跳过去,请下一位学生发言。教师的这些介绍会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参加班级团体辅导作好心理准备。此外,教师还可以回放一些以往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录像及照片,讲述曾经参加团体辅导后一些学生的变化、进步与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兴趣。

二、班级团体辅导不是游戏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就是做游戏。”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及需要应该成为辅导活动设计的主题。有些教师没有把握好班级团体辅导的理念与目标,出现无主题或主题不明确的现象。

有些教师学习了一些团体游戏,就误以为班级团体辅导就是做游戏,将各种游戏变换编排。他们认为,通过游戏,班级团体气氛轻松、愉快、活泼就是班级团体辅导。结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成了无主题的游戏活动。有些教师在辅导设计时虽然也考虑了主题设计,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辅导理念,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主题,而是根据自己学到的游戏来设计主题;不是游戏服务于辅导主题,而是辅导主题依附于游戏内容与形式,使辅导主题缺乏针对性。结果,辅导后学生分享时说:“为什么让我们参加这些小儿科的游戏?”“热闹是他们的,我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参加了团体游戏,但是我的心并没有进入团体,在人群中我感到很孤独。”

班级团体游戏是班级团体辅导的内容与形式之一,而不是惟一。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设计主题,如入学适应、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爱情、生涯规划等。班级团体辅导形式除了游戏,还有讨论、角色扮演、纸笔作业等形式。低年级学生应多采用动态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强调体验和感受,进行行为训练;高年级学生应该多采用讨论的形式,引导与启发学生进行内心世界的探索,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成长,促进人格完善。因此,辅导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班级团体辅导理念,丰富自己的辅导知识与技术,以便有效实施班级团体辅导。

三、班级团体辅导不是一次团体活动

“每年开学我们都会对新生进行一次入学适应班级团体辅导,对初二学生进行一次青春期教育班级团体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的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形式的团体辅导都会经历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许多教师误认为班级团体辅导只有一次,其实,他们所做的班级团体辅导只是辅导的起始活动。班级团体凝聚力、成员的坦诚、互相信赖的团体气氛还没有建立起来,就匆匆结束了。结果,班级团体辅导不能深入进行,学生会产生失望情绪,他们会觉得辅导流于形式。

经过几次班级团体辅导,班级团体才能够进入成熟期,班级团体凝聚力和信任感才能增强。班级团体学生彼此熟悉,学生对班级团体产生归属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认同感和信赖感,学生能够在众人面前开放自己,自由地表达,积极争取改变。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和班级同学相处两年多,居然不了解同班同学,好多同学我都没有和他说过话,通过班级团体辅导,我才了解了我们班的同学,和他们熟悉起来,觉得他们都挺友好,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班级团体辅导的发展阶段并非是一个个独立分离的阶段,在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与交叉。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班级团体辅导的总体过程,使他们对各个阶段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清楚自己该如何介入团体,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师对班级团体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以及促进和影响班级团体发展进程的相关因素的把握,可以帮助自己预测各个阶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潜在的危机,并且可以掌握在何时、采用何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干涉与提供帮助,成功地实现辅导的目标。同时,了解班级团体辅导进程发展的阶段与顺序,可以帮助教师及学生形成一个团体辅导活动的总体设想,这一设想有助于教师带领所有学生朝着具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与焦虑。

四、辅导中的目标不能忽视

“老师是在做什么呀?一会儿带我们去户外活动,一会儿回教室讨论。”

班级团体辅导开始之前,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确定团体辅导的目标。班级团体辅导的总目标是发展性目标,即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格成长,增进心理健康。所有的班级团体辅导主题设计都应围绕发展性总目标进行,并设计出与总目标一致的具体的单元活动目标。

一些教师在辅导中存在目标不明确或忽视对学生进行目标指导的现象。有些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看似很热闹,学生参与性很高,但是学生在辅导后反思,说:“不明白老师要我们做这些活动干什么。”因此,教师在辅导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团体辅导的总目标是什么,每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在首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中,教师需对学生强调班级团体辅导的目标,并且应协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个人辅导目标。如果学生在班级团体辅导初始阶段对于自己想从辅导活动中获得什么不是很明确,他们可能会有一些模糊的想法,如认为可能是班会活动,参加就可以了,自己不需要做什么。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团体辅导目标的介绍,以及对以往的团体经验的介绍,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明确自己愿意作哪些改变。学生只有在目标明确后,才愿意主动参加辅导活动,并为此作出积极的努力。此外,每次班级团体辅导时,教师都应阐述本次活动的目标与主题,以便让学生围绕主题有目的地进行活动,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乃至活动后还不知道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五、辅导后的分享不能流于形式

“老师让我们谈谈体会,我们还没有说完,他就说下课了,别说了。”

“每次都是谈谈体会,不知道该怎么说,从哪方面说。”

分享是指班级学生一起讨论由活动引发的想法和感受,以增强活动的价值。班级团体活动仅仅是一种辅导手段,而不是辅导的目的,活动只是起着催化剂的功能,活动后的分享才是最重要的。在辅导中,有些教师不太重视辅导后的分享,于是在时间安排上,用于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而用于分享的时间则很短,甚至短到5分钟,让学生感到,分享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自己说不说都没有关系。事实上,分享可以促进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使其更深入地探索思想与情感;分享能够使学生开放自己,表达自己,便于使其他同学了解自己;分享也能使学生获得反馈信息,得到其他同学的理解与支持。

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也重视分享,设计了分享环节,但是,学生在分享时却无话可说,出现冷场。因为教师总是笼统地说“谈谈活动后的体会”,学生常常感到茫然,无从谈起。如果教师将分享的题目具体化,学生受到启发,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就会踊跃发言。如经典游戏“信任之旅”,一名学生帮助蒙上眼睛的另一名学生走完有障碍的路程。学生在参加完游戏活动后,教师给出分享题目:(1)当你被蒙上眼睛的时候有何感受?(2)帮助你的人有没有让你感到安全?(3)作为帮助者,你有何感受?(4)为了增加伙伴对你的信任,你做了什么?(5)你愿意做“帮助者”还是“盲人”?

因为每次活动后都要分享,因此,分享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可以是讨论的方式,如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也可以是书写的方式,或综合使用以上几种方式。总之,教师在指导班级团体活动时,应该考虑留出足够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分享,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讨论他们的问题,有利于深化辅导活动。教师应防止使分享这一重要的环节流于形式。

六、辅导后的评价不能采用学科课程的方式

“一组优胜得了90分,二组85分,三组70分,以后要努力。让我们对一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得第一!”

一位辅导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分数这样作班级团体辅导总结。教师的话音一落,得第一的小组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兴奋无比;而得末尾分数的小组学生立刻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唉声一片,良久才蔫蔫地站立起来。

这位教师前面的辅导活动做得很好,班级团体气氛也很融洽,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最后一个游戏活动中,教师给各小组累计了分数,使班级团体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最后的掌声,几乎是对班级团体气氛的彻底破坏,得分低的小组学生情绪低落到极点。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后的评价不能像学科课程一样,用百分数来衡量。心理成长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活动就能达到多少分。人格的成长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本质区别的。学生通过辅导活动对某个问题有所领悟,改变了某种认知方式或行为方式,或者受到感染,激发了自己的内驱力,那么,这次班级团体辅导就是有成效的,这种成效无法用分数来评价。

在辅导活动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提醒学生学会合作与协调,重视活动过程的体验,而不是活动结果的评价。对于游戏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一起探索动作协调的方式,互相督促、示范,互相鼓励。要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不是比赛,而是一起参加一个有趣的活动,一起来体验“我们”在一起的感觉,分享“我们”在一起的快乐。对于竞争性游戏,教师不应该过分强调输赢,而是要强调团体合作精神,强调游戏中成员的互动性、协作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对班级成员来说,游戏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的体验,甚至对失败者来说收获更大。教师应该在分享时,给失败的小组更多发言机会,让他们回顾与反思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下次获得成功。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所有问题,但是,它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与班级成员的互动中体验、领悟、思考,获得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常州,213001)

编辑 / 于 洪 终校 / 何 妍

猜你喜欢
分享
如何让“分享”进驻孩子的心灵
试谈初中英语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
浅谈游戏经验分享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和作用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孩子,我们慢慢来
铜锣山隧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管理经验分享
快乐分享,为美术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符号
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构建“体验—分享”范式的高效作文教学研究
当“分享”成为“主义”:物联网开启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