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
摘 要: 分享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以特定形式存在着,在每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都作为一个基本环节出现,并以作品展示为载体,激发活跃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本文将对分享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关键词: 分享 幼儿 美术活动
分享一词,基本解释为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并可以理解为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的感受,或者同别人述说自己的感受。幼儿园活动中,孩子们的分享体现出自身参与活动的愉悦,能通过语言、动作的表现等让同伴“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能促进幼儿良好人格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分享如同一篇文章的结尾,幼儿与教师在共建的课堂中一起为活动过程画上一个圆满、快乐的符号。
一、美术活动分享环节中的误区
尽管美术活动中的分享必不可少,但实践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使分享环节中问题迭起,未能发挥应有的教学效用。以下是对分享交流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分享交流仅为环节,草草过场。
美术活动的教学组织基本以四段体形式展开:欣赏重现——交流讨论——联想创作——交流展示,常规活动中,教师更多地以交流讨论和联想创作为活动主体,无论在活动方案设计或者现场演绎时都以浓墨重彩描绘。相对于前面环节的重点设计,对最后环节的分享交流则显得更为平淡。
误区二:分享环节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通常我们会采取围坐一圈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点评;或者以找找“你最喜欢哪一作品”作为分享的开场白。分享中的组织多以看一看、说一说为主,形式相对单一,使本应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的分享环节显得温吞。
误区三:分享话题脱离目标,随意漫谈。
当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技能表现、情感体验达到一定高潮时,必定与本次活动目标有着密切联系,换言之,就是活动价值、效果能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然而,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会因为随意性话题削弱活动目标的实现度。
误区四:分享对象涵盖部分,小众参与。
一个美术活动中,每位幼儿都是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天使,通过分享交流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喜悦的情感。可是分享交流过程中,往往是部分幼儿倾听,还有些孩子已经游离,“身在分享中,心在活动外”。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幼儿年龄特点、有意时间的关注度有关系,另一方面与分享的开展方式有关,形式单一、乏善可陈的组织让幼儿难提兴趣,并未全程参与分享讨论。
鉴于上述误区,我们对美术活动中的分享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期望通过对分享活动价值取向、内容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研讨,提升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的专业能力,让幼儿心头种子开出美美的花儿,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快乐地成长。
二、美术活动分享的价值取向
1.分享是幼儿绘画经验的再现。
一节美术集体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欣赏作品、观摩实物等,引发讨论,幼儿通过“说”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后续表达兴趣。然后幼儿以个体表现方式反馈对教学媒介的理解,自由展示,通过“画”构建理解、认同、想象、创造的过程。活动中幼儿对造型、色彩、布局的美术经验获得提升,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通过幼儿的作品分享,可以感知每位幼儿绘画经验的积累,作品为幼儿绘画经验、能力的外向展示。
2.分享是幼儿绘画情绪的抒发。
美术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的情绪体验一直伴随整个活动过程。画为心声,传递出幼儿对绘画创作的投入,画能达意,能如实反映幼儿的绘画心情。每一次分享都是对幼儿情绪的抒发,“今天我画得怎么样”、“我今天想画什么”、“我有哪些愿望想实现,等等,类似问题是幼儿真实的心理活动,通过分享让自己的情绪释放,让同伴感受自己的想法。悦纳自己,并与他人分享,一如马克·吐温所言:“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必须有人分享才行。”
3.分享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体现。
分享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会集体生活、共同分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体现出人们在集体活动中获得的认同感和满足感。在分享中,我们会看到幼儿各自呈现的画作,听到幼儿眉飞色舞的介绍、天马行空的想象。分享活动中,我们更多地鼓励幼儿发现同伴的长处、亮点,用欣赏的视角看待同伴的作品,鼓励孩子用肯定、鼓励的话语激励小伙伴,并善意地提出建议,营造友爱、有礼的班级氛围。
4.分享是教师活动反思的依据。
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起始与归宿,美术活动中的分享环节能衡量或检验目标达成度。如中班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活动目标是“区别圆和椭圆,大胆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并尝试添画;感受与好朋友一起游戏的愉快心情,为自己有好朋友而高兴”。分享中,幼儿尽情表达着自己的绘画感受,“这是雯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玩呼啦圈”、“我和好朋友在玩拍皮球”、“我和好朋友在玩吹泡泡的游戏”等,幼儿通过自己的作品、介绍表达好朋友亲密友爱的情谊,将活动情感推向高潮,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鉴于此,教师能从幼儿的表达表现中分析此次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中的分享环节非常重要,那么其存在必有其合理性,通过幼儿、教师、活动课堂的多维角度了解实际意义,聚焦核心内容,更凸显出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