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分享”进驻孩子的心灵

2017-01-03 20:27苏春花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享洋洋榜样

苏春花

一、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形成分享的概念

分享的行为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逐步形成。我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让幼儿从故事书中汲取分享行为的经验。美好的故事就像涓涓细流,把甘美的情感轻柔地送到孩子的心田,其影响力远胜过干巴巴的教育。我利用餐前、午睡前、离园前等等时间,讲述一些分享故事。如故事《七色花》里,珍妮把自己的最后一片七色花瓣用在了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身上,小男孩终于能跑能跳了,而珍妮帮助了小男孩,又得到一个玩伴,心里充满了快乐。故事《金色的房子》中,小姑娘一开始拒绝小动物们到她的新房子里玩,结果一个人孤单寂寞,后来主动邀请小动物一起到房子里玩,于是房子里又传出快乐的歌声。我运用故事丰富孩子们对“分享”行为的体验,让孩子们思考和探究到分享的真义:分享是快乐的。由于大班孩子能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评价,因此我组织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并展开讨论。如情境表演“大家一起玩”表演中,有一个叫玲玲的女孩,丽丽的书不给她看,而洋洋是主动把玩具借给玲玲一起玩。我先请玲玲谈谈她心里的感受,玲玲说:“丽丽书不借给我看,我感到很难过;洋洋给我玩具玩,我很感激他,应该向他学习。”洋洋说:“我和玲玲一起玩玩具,发现玩具有好多种玩法。我很开心。”这些话都是孩子心中的真实感受。接着我让全班幼儿想:“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会有同样的感觉,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孩子们在游戏中通过亲身体验、讨论,学会了理解他人,懂得了分享。

二、树立幼儿学习榜样,营造分享氛围

常言道:孩子是成人的影子,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成人,为人处事的言语举止都是成人的“翻版”,因此,父母、同伴都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激发幼儿去模仿和学习。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老师就要为幼儿做好榜样。如有时带些小零食来园请小朋友吃,或在家带来一些小玩具、图书给小朋友们玩。然后告诉孩子们说:老师拿东西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我觉得很开心。渐渐这些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正面的积极行为榜样,孩子也会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分享。

三、在强化练习中,让幼儿将分享的认识与行为统一起来

幼儿早期的分享行为,主要来自于家长、老师等人的提示和鼓励。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尚不能把它变为自己的自发行为。因此我们必须经常提示孩子,让他能时刻想到自己应该怎样做。如建构游戏玩沙时,小桶和铲子等工具总是不够用,有的幼儿就会喜欢独占,于是我们老师就应该提醒他“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需要它?如果你和别人分享,别人会非常高兴的。”在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开展讨论:一个人能不能下棋?一个人玩一样玩具,大家一起带玩具来玩,哪种方式玩起来更开心?我还为幼儿提供真实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去行动。如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少量的新玩具,带着玩具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等等。让幼儿通过活动,逐步地把分享的认识和行动统一起来。

四、通过家园配合,让分享成为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是否成功,家长的配合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使幼儿的分享行为形成习惯并得到巩固,我要求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应相互一致,家长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良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

猜你喜欢
分享洋洋榜样
洋洋兔 编绘
一鸣惊人
孩子,我们慢慢来
竭泽而渔(下)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