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超越文本 回归文本

2012-04-29 02:26袁誉兰
科教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回归自主阅读

袁誉兰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特别是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只有把文章读透了,才能真正走进文章,理解其情感、其语言、其结构。阅读教学策略应该是“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统一。

关键词 文本 阅读 回归 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Based on the Text, Beyond the Text, Return to the Text

YUAN Yulan

(Gong'an Zhangtiansi Central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24)

Abstract Reading instruction is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Priority for teaching of reading is reading. Especially the camellia, Jingyuan, affectionate text, repeated reading. Only reading the article thoroughly, and can really into the article, to understand their emotions, their language, its structur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ext, beyond the text, return to the text" unity.

Key words text; reading; return; automous

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但其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则在于教会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文本,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学会思考,拓展思维空间,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 拨开云雾 返璞归真

阅读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营造一个书香气、书卷味的场,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媒体课件无法愈越的。一味地将学生捆绑在老师花了心血学生又不得不看的电脑展示上,这和脱离课本的架空而论没有本质的区别,多媒体课件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而非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的融合!多媒体课件有利有弊,阅读课要适当运用,科学整合!

2 放“池鱼”回渊 还学生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去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美读是最好的方式。美读可以 “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然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碍地感知文本。教师就像一位高明又高超的梢工,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关键时刻只需轻轻一篙,就将学生的思维之舟拨上了“正道”。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高超的梢公呢?

2.1 教师自己要读透文本

教师解读文本时,一忌浅尝辄止;二忌急于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教师三忌让学生草草读上一到两遍便急忙分析文本,这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体会到文章的妙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备课没有什么决窍,说是那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走进课堂。”比如教余光中《乡愁》,如果仅仅让学生熟读成诵,了解诗歌意象,说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三的学生都会,但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他们,愁绪何来?他们怎能体会到诗歌中浓浓的乡愁和人性的光辉?当我翻阅了余光中的其他文章《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自豪与自信》,看到他写的:“烧我成灰,我的唐魂宋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能使用中文为幸”。就更加理解了那剪不断,理还乱,隔不开的乡愁。所以在教文章之前让学生先去查阅了余光中其人和余光中其文,学生读文章的深度广度就完全不一样了,学生也真正走进了作者的世界,理解了与作者同时代的海外游子的思乡情结。

2.2 引导学生读透文本

教师自己对文本胸有成竹,就可以驾轻就熟地引领学生遨游语文的天地。语文教材很精彩:或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而课堂是学生读书的最重要的场所,怎样让学生在其中读得有味,读得有深度,我认为就是做到一点: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反复阅读文本。让学生多读文本,要力争逐级达到三种境界:

第一,正确的读。即诵读文本、读准字音、弄清词义、了解大意。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第二,准确的读。准确的解读引导学生要做到以下两点:

(1)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段不离篇。如学生在学《土地的誓言》时,在读准字音、弄清词义的基础上很快就读懂了作者对家乡深切的爱和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但是爱有多深,誓言有多重,就要不断地读,挖掘出“炽痛、泛滥、翻滚、燃烧、喷涌、埋葬”等蕴含强烈情感的词语,并且把这些词语放到特定的语句中不断地吟咏,不断地品味。接下来还要引导学生细致地揣摩句子。

句子主要着眼点是文中的难句及形象生动的意象描述。初中教材中选入的大部分文章及古典诗文中都有形象生动的意象描述。而《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意象非常鲜明:参天碧绿的白桦树,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而作者的用意仅在于展现他的美丽吗?怎样由表层的语义深入到文本的肌理,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精神对话,那就离不开整篇文章的深层背景了。

(2)准确的读,还必须揣摩文本中空白点形成的“意识黑洞”。《土地的誓言》中“原野中怪诞的狂风……”中简单的省略号,蕴含了多少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省略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我的家乡不仅有这些,还有名贵的人参、鹿茸、东北虎,还有千千万万善良、勤劳、朴实的人民,可是这些美好的事物顷刻之间……这省略号不但蕴含了作者深沉的爱,还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恨。一个个省略号更丰满了人物的形象!这样不同形式的标点在其他小说里特别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第三,读中感悟。即对文本的一种整体的贯通的读,是有主体性的有个性的读,体现出来的是阅读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有创意的读是最高层级的读,引导学生做到两点:

(1)引导学生品读,反复的、比较性的读,读出意境,读出品味。可以在在品词、品句中感悟;在表演中感悟;在画面中感悟;在动作演示中感悟。读中知有所获,情有理有所感,理有所悟的品词品句,进而品读来感悟,进行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2)引导学生悟读,课本上的文章类型各种各样,朗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词句,抓住精华部分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精华部分,以读促悟,引入境界。在李清照词作《醉花阴》的教学中,在通读词作之后,我让学生以封面设计的形式想象词的意境和画面,再让同学品析词中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词句。在交流中,学生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室中摆设、室外环境等作出了许多丰富的有创意的设想,意境优美,画面丰富,而又各各不同;品味词句深入细致。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享受,体验着文本,又创造着文本。

猜你喜欢
回归自主阅读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