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林
摘要 没有情感的语言必然是索然无味,味同嚼蜡的。古语说:“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教者本身丰富的面部表情,合乎时宜的语调变化,特别能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使他们能够体会出情感的变化,同时学生的向师性又必然会激发学生模仿老师的心理意识,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相融合的阅读教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推广。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应该加强朗读训练,而且应该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然而就朗读本身而言,它是枯燥的。同时低年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年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也造成这样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一般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朗读正处于起步阶段,面对陌生的课文内容,能很流利地朗读出来都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了。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爱读、会读,通过朗读升华精神、陶冶情操,正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
1 以情感定基调,开启朗读的大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注重情感体验。众所周知,没有情感的语言必然是索然无味,味同嚼蜡的。即使课备得再好、再细,但是表情、语调始终如一,一成不变,这种“波澜不惊”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必然让学生失去兴趣,让自己感到失望。古语说:“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教者本身丰富的面部表情,合乎时宜的语调变化,特别能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使他们能够体会出情感的变化,同时学生的向师性又必然会激发学生模仿老师的心理意识,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情感的酝酿可以通过教者早早地来到教室,在上课之前,就营造一种与教材相对应的氛围,小心地引导部分学生心理的情感,提前让他们进入那种情境,通过聊天让教材包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相沟通,有了这种情感的介入,“披文得意”必然事半功倍。
2 以情境创氛围,激发朗读的热情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发展仍处于不稳定时期,自觉性差。很多活动需要借助外部因素才能得以实现持续的进行,朗读就是如此。针对这一特点,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与文本相吻合的意境。适宜的情境创设,能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积极活动起来,自然他们会实现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去,这种被动到主动的情感经历过程,也必定会促使朗读的语调和语速随感情的起伏而自然流露。
在教学《草原的早晨》课文时,因为班上学生对于草原没有什么概念,甚至很陌生,因此进行了这样的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多幅草原风光的图片:一望无际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羊儿,碧蓝的天,洁白的云,驰骋的牧羊人。并展示一个草原风光的视频,这种静态与动态的美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笔者就跟着音乐、就着画面,叙述课文的内容。学生不等我提出阅读要求,就读开了。学生被带入了情境,似乎一下子来到草原上,体会到了草原的壮阔,牧民的欢乐。因而在朗读课文时,读得特别好,如“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远方”、“跨上骏马”读得非常有味道,“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又读出了高兴的语气,仿佛他们自己就是牧羊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富有情趣的意境,有利于调动他们本能的探索能力,更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朗读潜能和朗读欲望,从而充分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3 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体会朗读的趣味
3.1 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的指向持久性和集中度不够高,而表演这一手段正好满足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读,一来有助于调动他们有限的精力,而来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进入”课文,从而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如《蘑菇该奖给谁》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兔妈妈、小白兔、小黑兔,学生根据所扮演角色的特点表演,兔妈妈的温柔慈祥,小白兔的难为情,小黑兔的得意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也变得入情入境。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学生的表演带动下,绝大多数学生的表演欲望被激起。继而给出表演的条件:要是真的读得好才能给大家表演。于是学生很认真地自由读起来,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3.2 同学之间对比朗读
低年级学生是最富挑战性,也是最具有不服输精神的,对各种“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比赛读同一个自然段,然后其他同学作为听众和评委对其朗读进行比较,最后再评出读得最棒的一个或者一组。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把握朗读感情的能力也提高得特别快。
3.3 教师示范性朗读
范读是形象化、直观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好的范读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他们模仿能力却很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生朗读时,笔者总是不忘范读,实践证明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是课文录音所替代不了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
4 以智慧人性的评价,彰显朗读的魅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表扬的话。我们知道,成功的心理体验是人们继续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充满鼓励性的积极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表扬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使得他们不断保持积极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因而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时,还得要结合文本内容,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评价,而不是单纯地说一句“你真棒”或者“真不错”。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肯定学生,还要善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朗读,做到以评促读。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最后一段的时候,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乡亲们对于毛主席的爱戴以及感激之情。一个学生在朗读时效果不够理想,我说:“你读得很流利,可老师还没有感受到乡亲们对于毛主席的爱戴与感激。”再请下一位同学读,这个同学的朗读有了明显的进步,我顺势评价说:“读得真不错,老师听出来了,乡亲们真的是做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啊!”我并没有细细讲解该如何朗读才能读出应有的效果,而是把最能表现对毛主席感激的语句照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了一次,化示范为模仿,将朗读要领巧妙地化解在对学生朗读的点评中。在形象的点评、生动的示范下,每个学生都读得趣味盎然。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精心地指导,一定能将让无声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话语,变成五彩缤纷的画卷,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那样,我们的课堂一定会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