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2-04-29 22:45庄黎丽
黑河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积极参与潜能创造

庄黎丽

[内容摘要]人人皆有创造潜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育创新的土壤,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造;潜能;积极参与

劳伦斯·萨默斯在《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的演讲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下,学生面临着五大挑战,一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必须加强沟通意识;二是知识更加实用化,应该保持持续和广泛的学习;三是应该更关注人文科学;四是面对知识快速发展和更新,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应该对知识慎重选择;五是在不停变化的大环境中,应该更具主动意识,把学到的知识释放出去。”萨默斯演讲的核心问题是“创新”问题和对“创新型”素质人才的培养问题。那么,怎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引导呢?

一、知识和创新精神的融合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质是一部创新史。回顾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繁荣,就没有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使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四大发明,每一项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使中华文明在世界之林中熠熠生辉。近现代史上,没有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启示我们,只有紧跟世界潮流,不断革除过去体制中的各种弊端,有所创新,我们的事业才能永往直前。在课本教学中,这些知识点部分散在各章节中,教师应适时加以点拨、分析和引导,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纯粹对知识的把握,从而上升到创新的理念上来,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精英人物创造精神的崇敬、向往,从而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历史教育的功能。

二、培育适合创新的土壤

赵亚夫先生提出;“教学环境越开放、民主,学生的思想活动就越积极,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认识程度的质量也越高,指导的针对性越强。”开放式的课堂,使学生的心灵开放,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自由地呼吸”,使其创造的潜意识冲破阀门,进发为创造力。从高一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激发创新意识。只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才能在学生中涌现出更多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跟上时代步伐。一个墨守教条的老师是不会有亲和力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努力营建好师生间平等、合作的友好关系,才能创造民主的课堂,使师生间的心灵真正地交融,激烈地碰撞,双方灵感叠现,新意倍出。此时的教师应引入激励机制,对平时多提问题、多给老师指出不当之处的学生进行奖励。由于激励机制的引入,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创新心理素质

挫折不仅孕育成功,还能激发人创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创新活动的成败关系重大,坚强的意志能产生惊天动地的精神力量,可以帮助创新者战胜曲折逆境。挫折是把双刃剑,我国古代“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修列《兵法》。”命运的坎坷、遭遇的不幸对于意志品质顽强的人来说,正是他们创新不竭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必胜的信念。我经常鼓励一些暂时失利的同学,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激励的话;有点滴进步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加以表扬,让这些学生觉得成功离他们并不遥远,使他们从挫折中走出来,培养积极的进取心。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态,我为学生们讲述成功人物曲折的成长经历,使学生懂得“有名皆从无名出,更有无名胜有名”。通过分析,使这些学生发现自己条件并不差,自卑心理开始缓解,从而激励自己从逆境中奋起。

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让学生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参与实践,探索并完成任务,分享成功的喜悦,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法国大革命》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各个统治时期的特点与措施,我和同学们把法国大革命时期三个派别统治时期编成三幕话剧。为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我组织学生们分组写剧本,使学生既熟知了课本知识,又拓宽了知识面。通过历史剧的表演,充分显示了学生竞争、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达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效果。学生在表现欲和成功欲的驱使下,加深了对法国大革命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时代需要我们培养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人和会发展的新一代劳动者。个性、创造性是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核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实施创新教育,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参考文献:

[1]蔡日增.《创新原理与方法》[M].

[2]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核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4.

[3]仲执.教师的创新意识[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劳伦斯·萨默斯.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R].北京:北京大学,2002.

(责任编辑:史玉英)

猜你喜欢
积极参与潜能创造
浅谈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归因及对策
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创造幻想世界的思考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