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摘 要: 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游戏内容和方法都要适合幼儿动作发展水平。教师首先应向幼儿交代游戏名称,讲解游戏玩法,说明每个角色的任务、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应该遵守的规则。坚持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地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
关键词: 积极参与 游戏规则 积极评价
游戏是幼儿园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具有一定的竞赛因素,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简单易行,深受幼儿喜爱。游戏是幼儿每天的必修课,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放松自己、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出内在潜能。幼儿教育与游戏是密切相连的,是幼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各种游戏中,在游戏中学有所成、快乐成长、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呢?
一、教师应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游戏
首先,教师选择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游戏内容和方法都要适合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如中班的“老鼠过街”游戏,是训练投掷能力的活动,适合中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幼儿玩时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努力均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其次,教师选择游戏时要考虑活动量与练习密度的要求。若活动量过小,练习密度不足,幼儿身体各部分得不到充分活动,就达不到锻炼目的。反之,活动量过大,练习密度过高,超过幼儿各部分器官所能承受的负荷,显然也是不妥当的。“老狼老狼几点啦”是集体游戏,既练习“走”的动作,又有“跑”的练习,活动量及练习密度适中。全体幼儿在有趣的游戏情节中,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均得到了发展。
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幼儿常常会由于一种新的活动器材的出现或新的游戏情节的增设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欲。因此,我们在现有活动场地与活动器材的使用上要尽量挖掘潜力、力求创新。具体地说,一方面,可将园内现有的设施,如花坛、饲养角等编入游戏之中,使之成为游戏器材的一部分。如将园内树木装饰成果园,让幼儿进行跳跃类游戏;以室内墙面上的动物类头像为目标,引导幼儿开展投掷类游戏;在场地四周用红漆画出一条窄道(15厘米左右),引导幼儿练习平衡动作等。另一方面,可根据需要改变现有器材使用方法。如把“健身摇”的动物头部作为投掷目标,让幼儿玩套圈游戏等。还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制作安全、卫生、实用的活动器材。
三、教师应为幼儿进行充分的讲解示范
幼儿能否很快理解和学会游戏关键在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首先应向幼儿交代游戏名称,讲解游戏玩法,说明每个角色的任务、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应该遵守的规则,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短扼要,要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声音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讲解游戏后还可重点提问幼儿是否记住规则和对他们的要求。为了使幼儿更快理解游戏内容,掌握动作要领,可边讲解边示范。简单的游戏可部分示范,有的游戏如果老师一人示范有困难,可请少数幼儿协助老师一起做示范。初次学习新游戏时须详细讲解和示范,复习游戏时,针对上次玩的情况,教师只需用简短的语言重点提示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或强调游戏中某项规则等。
四、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
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学习内容及幼儿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自主性发挥。特殊情况下教师需有特定的指导,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过激的行为、求助、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制止或指导。
五、教师应要求幼儿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遵守规则是培养幼儿组织性、纪律性的有力手段,游戏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尤其是在幼儿对游戏不熟练的情况下,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培养他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的锻炼目的。另一方面对幼儿本身是很好的教育,培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责任感。遵守规则的同时,培养他们互相友爱、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六、积极的评价与自发交流
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区域活动中,我们总是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交流时多用谈话方式,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认识水果与干果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呢”?“是怎么发现的”?“怎么想的”,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归纳概括水果与干果的各自特征,这样当幼儿看到陌生果实时,就能主动分辨出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最后以“下次你准备观察什么”、“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组织和指导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时,教师一定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力求人人参加,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使每个幼儿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萍.教师如何把握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12).
[2]杜小芳.优化设计幼儿游戏,培养幼儿良好个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