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2-04-02 17:12卞秋实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8期
关键词:教师工资工资制度工资

● 卞秋实

一、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工资现状分析

(一)教师工资收入总体偏低,缺乏保障

2010年,我国教育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由2005年的18470增长为 38968元[1],增幅巨大。与此同时,教育行业增加值也由2006年的6179亿飙升到2007年的7286.3亿,这充分显示了工资改革的积极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教育行业平均劳动报酬提升较快,但是在十九大行业中仅排在第十一位,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同时,对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由于 2008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各级财政的分担比例,许多地方因“财政紧张”,对于教育的资金往往拨付不到位,教师的津贴补贴只能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经济贫困地区,如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收入很低,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勉强解决教师基本工资,津贴补贴无法落实。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小学和中学教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分别比国家公务员低5198元和1948元。这充分表明,教师工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相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工资差别较大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引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义务教育的覆盖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大,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是,正如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所指出的那样:目前教师配备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究其根本原因,除了全国性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普遍偏低所导致的教师流失严重、师范生不愿从教外,更为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工资的较大差距,而这也是困扰很多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目前实行“分级办学、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体制,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发放主体因办学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财政实力的差异又导致了教师工资拖欠和地区间工资差异过大的现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82.7%的教师分布在县镇农村,其中四分之一分布在艰苦地区,但仍然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学校,一位老师身兼数职,担任多个科目多个年级的老师并不罕见。农村教师本身就存在的巨大缺口,与农村教师工资偏低形成矛盾,成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阻碍。因此合理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工资差别,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是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三)绩效工资制度流于形式,具体落实存在一定困难

2009年我国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为了真实反映“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原则创立的,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实施的。绩效工资政策的真正落实,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来共同推进。但是,在落实过程中,绩效工资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具体落实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首先是在现实中较为常见的工酬不符现象,亦即工龄长、职称高的老教师,即使承担很少的教学工作也相较于年纪轻、职称低、教学工作量大的教师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这样的行业内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吸引年轻师范生从事教师工作,也不利于调动资历较浅教师的积极性,往往容易导致年轻教师出工不出力、混日子、熬资历的情况出现。

另外,教师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教师绩效进行评价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教师的行为以及未来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相当复杂的,对于教师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不可能采取固定的方式去简单地量化考核。像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之后引入了绩效工资就很有可能与升学率进行简单的挂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绩效激励是为了让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育人的初衷。同时,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过分量化既增加教育成本,又容易引起教师内部的矛盾,从而降低工资的激励作用。

二、解决好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切实重视教师工资问题

工资制度作为社会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顺应市场经济的规律,着眼于改变观念,以此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工资收入分配问题。我国教师的工资收入远远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同等收入水平国家,正是因为我们对教师工资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我国区域之间的对比也表明,在那些确实把教育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的地方,教师工资待遇就比一些只是在口头上重视教育的地方好得多。

因此,要解决好教师工资问题,就要求各级政府在观念上高度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上,中央政府要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方面制定指导性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同时也要积极承担起责任。只有通过从上到下共同的真正重视,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改善。

(二)增加财政对教师工资的支持,改善工资发放方式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基本由基层地方政府负担,教师能否按时并且足额地领取工资完全依赖于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这种分散型的教师工资管理发放体制正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无法获得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在增加财政对教师工资支持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现行的工资管理及发放制度进行改革。

对于当地财政确实无法负担中小学教师工资的贫困地区,建议由上一级政府财政予以补充,譬如国家级贫困县的教师工资缺口由国家统一拨付,省级贫困县的缺口由省财政进行确保,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另外,具体到发放方式上,可考虑实行政府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从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款专用,及时按月足额拨付到位。同时,在法律层面,可通过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执行,有效遏制拖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师工资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合法利益。

(三)关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统筹城乡教师工资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56%,完善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的社会繁荣安定。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长期以来落后于城市,而由于城乡教师工资待遇不平等及其导致的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等后果,不但损害教育公平,也影响社会公平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不仅要注重学校、操场等硬件设施,更要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前往农村学校任教。地方政府应该通过采取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适当给予农村教师补贴等举措取消城乡教师工资不平等,推动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此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提升,并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

(四)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明确绩效考量标准

我国自2009年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之后,如前文所述,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绩效工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甚至在部分地区因其落实的不平衡反而进一步拉大了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因此,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合的完善的绩效工资制度,如通过规定绩效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比例,综合教学成果、学科研究等多方面因素来评定绩效工资的发放等。

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该系统应该能够既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和职业认证状况,同时也要包括对于教师课堂表现和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估。同时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也要适当考虑到被考量教师对绩效工资可能的反应,并根据可能存在的和实际推行中发生的反馈对绩效体系进行调整。另外在绩效工资制度评定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区分对待,在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可接受性之间寻找到适当的平衡点。总而言之,必须兼顾到绩效工资制度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和分配效率问题。

[1]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教师工资工资制度工资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河间教体局回应“拖欠教师工资”
公立初中生均工资成本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
大学本科院校教师薪酬绩效管理研究
回顾与探索: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高校工资制度改革探索
国外工资制定机制对我国公务员工资调整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绩效工资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