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009-11-17 09:04黄慧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感悟理解朗读

黄慧女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只有注重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把握读的契机,提高朗读能力,实现读中感悟,让学生读熟课文理解内容,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朗读 理解 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读“书”是多么的重要。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观奇书,苦读博诵,终于成为唐朝著名大诗人。普希金、歌德熟读大量的名家诗篇,终于成为世界文豪。这一客观事实给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重要启迪:熟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语文教学之本。

一、注重朗读教学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朗读可以使学生对教材的注意保持稳定,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书面文字的感知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加强记忆。朗读时,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同时接受信息,加强了对大脑皮层的刺激。

再者,编入课文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教授精心筛选过的,是一些最优秀的作品,是最好的范文,只有注重朗读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提高,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加强朗读指导

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做到正确读,即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读。其次,要求在正确的基础上再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中,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是这样写的:“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段话是分两层来写的:先写了小女孩冷得厉害,擦燃火柴,于是出现了好像坐在大火炉前的幻景;再写了火柴灭,幻景消失了。所以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先用惊喜、兴奋的语气表现小女孩在幻想中的欢乐;再用失望、悲伤的语气来表现幻景破灭后的痛苦。指导学生朗读,教师的示范朗读有特殊的榜样作用。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我的有喜有悲,有声有色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那如泣如诉的“绝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把握读的契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阅读教学必须把“读”与背诵、说话、写作等项训练结合起来。

1.读背结合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语言片断。我采用“读背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语言积累起来。这种方法,可分初读感知、复读感悟、精读品味、熟读背诵等四步环节来进行。

2.读说结合

读后复述是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能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语汇转化为积极的语汇,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学生的说,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口头表达力,及“动”的魄力。

3.读写结合

课文中,能借学生适宜的语言材料很多。根据教材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可以适当进行些读写结合的训练。如《鸟的天堂》一课有这么一句话:“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在指导学生朗读后,就可以进行片断写作训练,如节日的大街真热闹呀:。这样,让学生注意那些适宜于迁移的语言材料,体会写法上的规律,日积月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听、说、读、写”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四、提高朗读能力

1.量化标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应对学生分步骤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学每篇课文,我一般分三步进行,(1)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顺每一个句子,要求学生在读“正确”上下工夫。(2)要求学生读“流利”,不能唱读。(3)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达到这一步难度较大,只能在结束课文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带着感情去读。这样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得较快。

2.把握基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教师都明白不同类型的课文,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同,其朗读的基调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帮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可持续提高。

写景状物文章,如《桂林山水》、《林海》,我给学生定的基调是要读出“美”和“自豪”的感情,并设法配上与之相适应的轻音乐,使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朗读效果。

对于古诗,学生很难把握朗读的语气。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在诗句重音、停顿、感情升华上进行勾划,这样抓住难点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得到长进。

3.严格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篇课文教过之后,我根据课文的长短,规定了每篇课文最低朗读标准。古诗、词,全面达标,即0处,背诵时不能有一处错误;短文章(不超过1000字),学生朗读时不能有2处错误;长文章(超过1000字),学生朗读时不得超过4处。标准量化后,便于操作。教师要严把质量关,严格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实现读中感悟

读“书”的目的要见“其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见,实现“感悟”课文,“感悟”中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是多么关键。在阅读教学中,精读、细读、略读、粗读、范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换句式读……不管怎么读,读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读中感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读完后,能知道邱少云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直到英勇献身,能被这种精神深深打动,该课学生就算读懂了。

总之,实现读中感悟,是我们语文教师一贯追寻的境界。同行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使我们的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的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08.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曾利强,夏燕.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感悟理解朗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