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波
【摘 要】本文阐述了学分制的内容和现实意义,分析学分制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影响,提出了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学分制 高校 学生教育 管理模式
为了适应国家未来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现在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其调整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学分制相配套的新的教育评价和学生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的内容和意义
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业务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一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它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而且不受固定的修业期限的限制,学生只要学完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并选学部分选修课,学满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
在学分制下,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和课程,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个性特长自主选课,适应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中初等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但同时也成为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难点。因为允许学生自主择课,就必须开设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课数量不足学生则无课可选,如果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则学无收获。
学分制反映学生达到某种教育目标的课程经历和学习的基本水平,是学生在课程领域的成长记录和履历反映。学分制是一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它的意义在于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的实施;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教育效益;形成导向、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助于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
学分制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是却给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我们现行的学生管理体制是适应原有教育发展而来的,因此为了跟上教学发展我们势必对于学生管理体制做一个较大的调整。
二、学分制改革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和冲击
1.学生工作理念方面。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是学校“包下来,管到底”,学生管理者充当着保姆的角色,虽然这体现了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教育思想,但是也暴露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对于知识的选择缺乏足够自由度的缺陷,使学生知识和思想出现同一化的趋势,不利于知识的创新。而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专业、教师和学习进程、学习地点、学习方式,这样,传统的以教师“施教”为主的教学组织模式变成以学生“求学”为主。人才培养模式也由过去的整齐划一、千人一面向个性化、多样化、复合型方向发展。
2.学生工作体制方面。长期以来,学年制的高校学生工作体制是“学校抓院系,院系抓班级”,以党建带团建,以辅导员为主要力量,以班级为主要建制,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考评为主要奖惩标准。学分制下,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班级出现新的变化,原有的注重集体活动,以班级为载体的有形硬性管理转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参与社团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无形软性管理。学生以课程为纽带,每人一张课程表,形成多变的听课群。原来意义上的班级不再拥有共同的教师、课堂和听课时间,班级模糊化,学生的班级观念逐步淡化,学生面临多次重大选择和多次环境适应,原有的学生工作体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教育方法、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革新。
3.学生日常管理方面。传统的学生管理主要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和奖惩具体实施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评价管理。学分制下,学生的自主性增强,选择面变宽,流动性加大,学生管理客观上要求由“他律”为主转为“自律”为主,由班级集体活动为主转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学生素质综合考评的各种原始数据按班级为单位进行采集的形式发生困难,评奖评优的标准、办法和途径等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制订。
4.学生工作内容方面。传统的学生工作内容以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主,学分制下则转为对学生进行咨询指导、服务保障为重点。学生将直接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他们在得到选择权的同时也面临着迷茫和困惑,在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的同时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学生选择课程、专业,确定成才方向、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等需要给予咨询疏导。
三、学分制条件下做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1.必须继续发挥班级的力量。班级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集体,集体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于还没有形成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在学分制下班集体的纽带力量有所削弱,但是它还是对学生有重要影响。
2.必须充分发挥公寓社区的育人功能,探索以学生宿舍为载体的新的学生工作模式。学分制改革带来的直接现实是班级作用的弱化和学生班级观念的淡化,与其对原来的体制修修补补,不如以学生组合与活动方式相对固定的学生公寓为新的载体,建立以院系为主导,以宿舍为依托的学生工作进公寓模式,这一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生公寓进行搬迁调整,基本上以院系为单位确立学生居住区域,即同一院系的学生基本居住在同一座公寓楼内,这个平台搭建完成后,学生工作进公寓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一是大力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二是推进学生干部队伍进公寓。学生干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导力量,学生工作进公寓,学生干部同样不能缺位。三是院系学生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公寓。四是把文化引进公寓,把公寓建设成为具有浓厚学习风气和文化氛围的育人阵地。
3.加强和完善学生成才服务保障系统,突出学生工作的服务功能。随着学分制的实施,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切实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构筑大学生成才保障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几大中心的功能:一是学生选择院系、专业和课程指导中心,或者称为学生成才指导中心,主要是指导学生分析和确定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的成才方向,并按照学校规定的办法和程序,通过基于网络的相应系统软件进行选择院系、专业和课程的操作,使学生把个人兴趣爱好及成才方向落实到具体的选择之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二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是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咨询和治疗,为大量心理正常但有一定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咨询、排忧解难,或者以集体辅导的方式组织知识传授和行为模仿学习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和促进人格健康发展。三是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与学习条件,融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为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学生在公寓的文明道德行为,解决学生生活实际困难,优化学生宿舍小环境,营造素质教育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