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娅萍
【摘 要】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全体师生。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教师去唤醒,去挖掘。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优化和和谐发展,追求人人爱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好作文的教学目标。本文从注重写作积累,拓宽写作渠道,改进批改方式,提高指导效率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的做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积累 写作渠道 批改方式
初中生由于活动范围小,生活积累不足,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尚弱,因此提炼生活素材技能相对不高,写作文时常常出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问题,学生感到“做作文头疼”,甚至害怕写作。如何改变现状,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探索了一条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路子。
一、注重写作积累,拓宽写作渠道
学生写作文提不起兴趣,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留心生活。针对学生的这一现象,笔者主要采取课内文章从课外做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重视日记写作,分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从初一开始便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分步指定观察的范围,并定期让学生间相互交流、点评。要求学生从观察静物开始,从家中的一个小物件写起,写一个玩物、一个装饰、一个用具,并把富有特征的物品带到班上供大家练笔,组织交流,力求写出其特点。继而写景物、写动物、人物肖像、再到对场面的描写,分步进行,由易到难,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力求描摹细致,使读者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采用这种训练形式,需要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都要坚持不懈,慢慢地养成习惯了,教师就可以逐渐放手,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自会提高,文笔便会越练越流畅。虽然训练是片断性的,但最终会对作文产生影响。
2.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对于课文中的文章,学生觉得与他们的生活相距太远,在仿写时他们又觉得课文的技巧性、思想性太强,高不可攀,针对这种思想,笔者组织学生订阅《语文报》、《作文通讯》等报刊,加大学生对时文的阅读。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作者写作的方法,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所谓“无师自通”就是这个道理。看同龄人所写的作文,从读入手,这样仿写的距离消失了,亲切感加强了,通过时文的阅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仿写对象,身边的人和事别人能写出来,能写得好,我为什么不能?这样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感情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发掘学生的兴趣所在,改变学生生活单调的情况,并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笔者将这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踏青、郊游、参观植物园、做家务,参加文艺汇演、体育比赛,观看电影等,要求学生珍惜每一次机会,做一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体会生活的滋味。这样既充实了生活,又丰富了作文素材。“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叶圣陶先生形象地概括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拥有了生活,就有了作文素材,就容易解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了。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的做法是:①把学生引导到回忆自己在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人和事的上面去,从记忆的资料库中筛选:父母带着自己去郊游的事、考试的事、比赛获奖的事、成功喜悦的事、难忘的事等等。②当找到这件最有意义的事后,把它讲述给同学听,让同学能为你的讲述,或快乐或忧愁、或高兴或悲伤、或为你开怀大笑、或为你心惊肉跳……③当你讲述成功后,把你讲的过程记录下来,不就是作文了吗?学生通过尝试,作文获得了成功,提高了习作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身边的人和事都可入文。
3.增强学生成功感,鼓励学生积极练笔。学生有了写的愿望,又有了较好的习作,这种愿望和成功很可能是短暂的,必须及时巩固。要想使学生从感兴趣到喜爱,就需要对成功感进行不断的强化,树立更多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尝到进步的喜悦。不定期的将优秀的、有进步的习作和日记编印出来。在编印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设计、排版,教师给予指导。同学们看到虽粗糙、虽不精美的班级作文小册子,也兴奋不已。因为这是他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这里成功和喜悦得到了强化,又变成了一股动力,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极大兴趣。
二、改进批改方式,提高指导效率
叶圣陶说过:“改的优先权属于作文本人。”说明修改训练对于学生习作的重要性。学生修改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鉴赏能力,知彼知己,了解得失,激发写作热情。教师也可通过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自己脱离“苦海”。
作文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指导学生获取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总结了“读议改评六步作文批改模式”。具体操作程序是:第一步交流。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在小组内读初稿,组内交流。第二步点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老师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做出点评,学生也可以互相点评、质疑。第三步修改。学生对点评过的初稿进行修改,誊抄在作文本上。第四步互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改。在互改前,教师提出思维导向:有无错别字,用红笔圈出错别字;句子是否流畅;开篇是否新颖、精练、引人入胜;文章的真情实感能否打动你;(主题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扣题;你有何建议。第五步评价。在写评语时,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法缩短了批改周期,解放了教师,又锻炼了学生。学生在读改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步教师总结。总结的原则是正言、明理、评是非。表扬学生推荐的和老师认定的文章,及时纠正学生修改中的缺点。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周文忠.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路在何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