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苑
【摘 要】通过调查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影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兴趣 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改进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学习者的魂,是促进自我学习的源动力,是学习者无限潜能的挖掘机,它促使学习者不断探索、思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据本次关于“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有55%的小学生认为“感兴趣”是促使他们喜欢上某一课程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
据调查,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小学生并不如我们期待的那样对学习感兴趣,相反有一部分小学生早早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还是教育手段出了问题?想想看,浸没在书山题海和炮轰般频繁考试下的小学生能否汲取到知识的甘甜?面对老师严厉的面孔,耳边萦绕着父母喋喋不休的敦促声,小学生能否享受到畅游知识海洋的愉悦?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因素数不胜数,如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品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难度,教师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归根到底,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和不科学的教育手段逐渐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找到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才是当务之急。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教师品性
1.仪态大方,和蔼可亲。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非常重要,教师着装要得体大方,过于“新潮”的服饰会转移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给学生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又不失教师的尊严。调查显示,有71%的小学生认为心目中的好老师是面带微笑,可爱可亲,平易近人,乐于与学生交流的。可见,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上课过于拘谨,还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加强师生交流、增进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
2.修身养性,为人师表。教师不良的脾气对64%的小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部分小学生不愿上课,其中26%的小学生还因此产生了恐惧不安的情绪。他们往往过于提心吊胆,上课“老老实实”不敢言语。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降低了学习兴趣。再者,教师的行为比言语更容易影响一个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所以教师要修身养性、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树立榜样。昆提利安曾说过:通过教诲,路途是长而艰难的,通过榜样则是短捷而可行的。由此看出,教师还是引导学生前行的榜样。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积极性。
1.导入新颖,设置悬念。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么算是好的开始呢?其实,上课开始就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好奇,产生兴趣就是最好的开始。这就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此效果。如果在平淡无奇的课前配一段充满激情而新颖、富有悬念的导语,就会让学生们眼前顿时一亮,激起对本节课的好奇。比如,在语文课上讲到《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教师用紧张而又神秘的语气描述一下当时危险的情境,转而问同学们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会用什么方法去救自己的伙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便会积极说出自己的办法,继而会想了解下文,看看司马光的做法……不仅是语文课如此,所有的课都可以由小学生们关注的话题或热点问题切入,导出课程内容。
设置悬念不仅要从语言文字上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讲课时的语调、语速、表情、肢体语言等表现出来。有这样一种现象,恐怖电影的恐怖氛围不仅是画面本身,电影诡异的音乐和故事情节的暗示更渲染了一种令人战栗的恐怖效果。而除去那些因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学也是一样,上课时教师讲课的语调语速随内容的变化而抑扬顿挫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一味的只用一种音调讲课无疑是一种“催眠剂”,这就要求讲课时教师不仅要激情投入、抑扬顿挫,而且要“变幻莫测”,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兴趣。
2.加强互动,自主参与。受教学任务和升学率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课堂形式比较单一,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极少给学生互动、参与的机会。这就养成了学生从小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总会认为老师讲的就是对的,就连自己仅有的一点想法都扼杀在摇篮中……在调查中发现,88%的小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可自主参与的课堂形式。为避免学生思维僵化,教师应围绕教学任务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融入其中,与同学老师互相交流,各抒己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就像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并要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提问。一点一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挣开原有思维的束缚。
3.直观性教学。教育活动应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更易于接受实物刺激。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提倡的,要尽量采用实物教学,如果没有实物,可采用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实物教学法使知识更加真切、具体、易懂。原来受条件限制,学生们面对的仅是一块单调的黑板,任凭粉笔飞舞,自己苦苦寻觅的课文中情境在各自的脑海中平淡无奇……所以,要想使课堂形式不拘泥于古板,还需要借助完善的硬件设备:幻灯、投影、音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技术等,以便更加生动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知识。一幅美丽的秋景配上一段欢快的音乐立即衬托出《秋天来了》中人们收获的欣喜。从教育上说,集视觉、听觉、动手于一体的多方刺激更符合儿童记忆特点,不易遗忘,还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赏识教育。关注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小学生的内心是神秘而又脆弱的,对教师而言是封闭的。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应用一种正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这也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个表现。教师应深入到学生队伍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个学生,且要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在写作业评语时一句鼓励的话语,回答问题后肯定的微笑点头,这些微小的细节都会令学生的信心倍增。切记,能鼓励的就不要体罚,陶行知说的好:“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不要吝惜你对别人的赞美与鼓励,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拘泥感,拉近师生间距离,打开心扉。便于教师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
三、调整教材难度,做到深入浅出
教材的难易程度应与各阶段儿童接受能力相适应,但实际是现在很多教材的编写趋向于理论性而忽视了实际性,造成与实际脱轨,教材偏难,严重挫伤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老师由于受到高等教育的熏陶,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连简单的小学课本也讲成了“天书”,这种浅入深出的教学极大背离了教育的宗旨,何谈学习兴趣?所以必须调整教材难度、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吸收教材内容,内化为己有,再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将知识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做到深入浅出,减轻学生不必要的理解上的阻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四、转变家长陈旧的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学
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家长的作用。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观念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笔者在一次到小学见习的过程中,与几个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聊到家长对他们学习的影响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说,爸爸妈妈让她好好学习,但也会带她出去玩,考试成绩好时,就会非常高兴,并夸她好样的,有出息。考不好时会鼓励说,下次再接再厉……这时,只听一个小学生苦笑说:你真幸福啊,当我考不好时,我爸总打我,都不想学了,烦死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总是持“分数决定论”,对孩子的学习是强制性的,对学校的肯定也是建立在升学率之上。这种急功近利的评价方式和对教育的期待也是造成教育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家长应摒弃对教学的传统片面的评价模式,留给教学改革足够的发展空间;改变偏激的“分数决定论”,留给孩子全面提高的空间。鼓励、引导孩子,但不压制、强迫孩子。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可见,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材难度,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评价模式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尔斯科特·里德利,比尔·沃尔瑟.自主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